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个人风险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个人风险认知的视角,解释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行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个人风险认知对团队成员共享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且性别、学历对共享风险的认知无显著差异,而年龄和收入对风险的认知呈现出组别显著差异性的结论。根据这些结论,提出高校知识共享的实现策略:建立科学竞争和团队承诺相结合的机制、知识共享补偿机制和基于情境的领导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竞合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参与知识共享的动力问题,通过供应链中知识共享强弱联系两个视角,利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知识共享的激励问题,综合分析了企业间关系、企业知识共享的能力以及风险因素等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提供基本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从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识别、挖掘与利用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外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障碍。提出了创建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机制,灵活交流的机制,知识共享文化创新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源共享包括信息、设备与数据、人员流动和科研成果等4 个方面的共享。现有的共享形式有知识网 络平台及数据库、科技创新比赛和奖励、科技论坛和会议、地区或国际间科技合作和交流。共享的协调体系由共享主 体和共享规则组成。共享的动力机制是构建科技资源共享体系的核心问题。成功推进共享实现的动力机制的关键在于 合理解决共享的外部性问题和分担风险。管理体制、资金保障、信息渠道和人才管理均会影响共享效率。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解读国内外学者知识共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认为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模式选择应该是基于个人利益因素与个人功效感因素的文化主导、技术支持模式,并据此构建了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6.
知识在图书馆合作体内部共享将会极大提高各成员馆的竞争优势。而共享效率主要受知识特性、成员馆的共享能力、成员馆间的文化差异、激励机制和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要提高图书馆合作体内部知识共享效率,需要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信任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7.
虚拟社区中用户之间的关系结构、性质及其强度影响着用户知识共享的质量和效率。从熟人关系的内涵及度量,熟人关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心理行为机制、调节因素、相关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进行总结,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张亚 《兰台世界》2012,(35):113-114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图书馆组织文化、知识共享的主体、数字环境本身等因素。本文将重点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反思和优化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知识共享障碍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与知识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滥用之间的矛盾。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阻碍着现代企业知识共享和“双赢”市场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识别、挖掘与利用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外因素和存在的诸多障碍。提出了创建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进而建立学习机制、灵活交流的机制、知识共享文化创新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联盟合作中知识共享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从交易成本论、企业能力论和社会资本论对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考察,指出组织特性、知识特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三个主要原因。知识共享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从产权、控制与交流三个方面探讨防范策略,知识产权策略包括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和新生知识保护,知识控制强调对人员和过程的控制,知识交流体现为公开、分层与封闭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和金生提出的知识发酵为理论基础,从生物发酵和知识共享过程的相似性出发,通过与知识菌株、母体、知识酶、发酵吧等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要素,同时构建以知识提供、知识发酵和知识存储为阶段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过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究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发酵过程以及多主体参与下知识共享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3.
赵超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9):37-40,61
基于联系强度理论,对协调-紧密型和分散-松散型人际情报网络中的知识共享进行探讨,分析企业中两种人际网络模式下知识共享的重点和障碍,提出克服共享障碍的建议,如建立有效激励、互惠和信任以及良好的现实及虚拟沟通渠道等,以期为现实企业有效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帮助,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知识共享全过程,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多个层面入手,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包括知识提供者贡献知识行为影响因素和知识接受者利用知识行为影响因素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虚拟社区的研究论文,分别从虚拟社区的基本问题、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社区的应用和构建、虚拟社区的信息组织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并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对国内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要注重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机制、虚拟社区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虚拟学术社区这一新型网络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社区知识共享过程的思考和构建,将引导者、回应者、学习者和评价者4类社区成员类型划分为知识提供者、知识接受者和知识评价者,分析3种主体进行知识共享过程的特点,指出对于知识共享系统来说,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社区主体间关系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过程的参与主体间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移动互联网所处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在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收集企业相关数据,以验证构建的概念模型.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为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新的概念模型,从而深化信息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应用层面为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相关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指导,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在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指出完整的知识共享过程包括两个方向的活动:即知识提供者贡献知识和知识接受者查找、利用和吸收知识。认为对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来说,如何根据知识提供者的知识贡献动机来激励其知识贡献行为更为重要。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从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视角,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虚拟团队知识提供者的知识贡献行为动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虚拟团队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