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文献计量的跨学科测度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理解和测度跨学科研究中涉及的学科交叉是当代计量学的难点和热点。经过深入总结和分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跨学科学进行研究和测度,构建以多学科度、专业度、学科交叉度和作者合作度为基础的跨学科测度指标体系。以8个科学研究领域为例,验证学科交叉度测度的有效性,并从学科交叉角度分析这些领域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跨学科学的理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跨学科研究的驱动力分析入手,阐述跨学科研究的障碍、重要性和现实性,跨学科研究成为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期刊论文与学科交叉的关系,证实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来进行跨学科研究是可行的。为了取得跨学科学研究的成功,需要建立以学科交叉度为核心的跨学科测度指标,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使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揭示主题研究领域跨学科发展的学科对象和研究内容,提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态势分析方法。[方法/过程]首先,根据主题领域确定涉及到的所有学科类别,并定义学科影响力指数,构建学科影响力网络。然后,对学科影响力网络进行中心度、结构洞和可视化分析,识别核心学科类别。最后,构建关键词-学科类别共现网络,使用网络中心度分析获得由关键词表示的主题内容,并结合核心学科类别和领域专家意见获得跨学科主题内容。[结果/结论]实证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主题研究领域跨学科发展态势,其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改变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范式,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潮流,为从文本深层语义特征角度量化计算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使用ChatGPT模型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献进行学科判别,基于小样本学习识别模型预测结果中的学科名知识实体,从期刊知识分散分布视角衡量多学科候选分类问题,将判别结果与文献所属期刊对应学科作比较分析,提出跨学科丰富度、跨学科密切度、主体度等指标结合跨学科度的跨学科性量化研究。[结果/结论]围绕AIGC赋能交叉科学测度研究,从学科归属问题的判断、生成式模型答案集中学科名的抽取、多学科候选问题的赋权、交叉科学内容性度量指标等几方面提出一套研究框架方法,实现从内容角度充分利用AIGC赋能社会科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各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科学网络中的重叠结构代表学科或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从重叠结构的角度研究学科或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构建ESI高被引论文的共被引网络,利用改进BGLL算法实现重叠结构探测,并结合Guimera和Amaral定义的Hub节点指标进一步分析具有跨学科属性的重叠关系链接。[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重叠结构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科交叉的主题,并可以用于分析和探测潜在的跨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6.
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意义] 学科交叉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的综述,分析讨论学科交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方法/过程] 通过对学科交叉理论及实践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归纳和分析,结合对学科交叉类型和交叉动力学研究的综合分析,重点对当前已有的测度学科交叉程度的引文分析指标和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当前的学科交叉研究分为宏观态势和微观内容两个层面,研究主体内容分为学科交叉类型研究、学科交叉动力学研究以及学科交叉性测度指标研究.学科交叉的测度属性分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聚合性,其测度指标分为3类:学科多样性测度指标、学科聚合性测度指标和综合性测度指标.学科交叉度计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分为3类:基于交叉度的统计指标的计量、基于社会网络指标的计量以及利用多种指标的综合性计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鉴于异质网络能够揭示数据的多重关系,引入合作网络,构建2-模异质网络,并基于此异质网络,进行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的测度与识别,增加作者间合作机会,促进学科知识的交流与融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2004-2013年间的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定义作者-作者-关键词2模异质网络,挖掘网络中的多重关系;定义潜在合作空间的相关概念及测度公式,并运用共现分析、耦合分析及编译VBA, 程序,对2-模异质网络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结论] 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的47位核心潜在合作者;某一研究主题的作者潜在合作空间相同或相近,重叠部分形成了该研究领域的潜在合作团队,这一发现为研究人员寻求潜在合作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技术之间的会聚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明晰技术会聚的内涵,探究其研究进展以及测度指标,以期能够为解读技术会聚的知识结构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应用文献调研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辨析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内涵的基础上,从学科、主题分布方面对技术会聚的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从多样性和凝聚性视角对测度指标进行梳理与解读,最后进一步辨析了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异同。[结果/结论]技术会聚与技术融合在多数情况下意义一致,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异反映在融合模式上;技术会聚的测度一般基于多样性和凝聚性两个视角,前者是从丰富度、均匀度和差异度三个维度来进行测度,后者则主要衡量技术网络中节点的作用和关系;从一阶和二阶主题研究展开,技术会聚与学科交叉的科研活动具有相似性,相同视角和维度的学科交叉指标也为测度技术会聚的程度、多样性和衡量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关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计算超敏反应和燃料电池两个领域1998-2007年间10年的跨学科测度指标数值,分析研究领域的发展状态,进而判定它们的学科交叉状态,并总结跨学科状态和交叉学科状态的判定依据。结果表明,超敏反应领域在2003年后处于交叉学科的发展状态,而燃料电池领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跨学科的发展状态,通过分析跨学科测度指标判定研究领域的发展状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李晶  章彰  张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3):115-122
[目的/意义]以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的跨学科项目为案例,从信息学的视角分析跨学科团队成员信息交流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揭示跨学科团队的机构合作和学科合作规律,为研究同类跨学科团队问题、促进跨学科团队建设和跨学科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获取案例中跨学科团队成员信息交流次数、成员的机构和学科等一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信息交流次数对团队成员合作的影响,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析机构合作和学科合作规律。[结果/结论]信息交流对团队合作具有显著性影响,团队成员数并不是影响团队沟通次数的唯一关键因素,还受到学科跨度、研究内容复杂程度的影响,提出完善信息联系人制度,建立有效的跨学科研究实体机构,合理配置团队成员的学科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意义]在总结“学术交叉研究测度与评价”沙龙主要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科交叉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以学科交叉基本概念、学科分类标准、学科交叉研究的动因与目的及测度方法为主题,对沙龙主要内容进行述评,展示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有待探索的问题。[结果 /结论 ]当前研究一是缺乏对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动因和目的的深刻认识和探索;二是现有学科交叉测度研究所依据的要素或属性较为单一化和形式化,对学科交叉研究活动过程的分析仍不透彻。未来研究应以学科交叉研究活动本身为对象,在重点分析和描述学科交叉活动的动力机制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测度与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2.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0):127-140
[目的/意义] 跨学科科研合作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对科学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推动作用,剖析其发展背景、现有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将为跨学科科研合作领域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以跨学科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引出跨学科科研合作问题,阐释其与跨学科研究的关联,剖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发展背景,进而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跨学科科研合作的研究主题,并结合网络调查分析其实践进展。[结果/结论] 国外研究主题聚焦于影响因素、合作环节与内容、促进策略;国内研究涉及合作现状与潜在合作、影响因素、跨学科团队知识交互、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在实践方面,近年来科研资助机构大力资助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大型科研机构积极组织跨学科科研合作项目、世界一流高校建设跨学科科研合作平台与项目、重要国际会议倡导跨学科科研合作;未来的研究需强调跨学科科研合作的问题导向性和需求导向性,深入探究其运行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合作行为与交互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在学科交叉合作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为图书情报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学科影响力提升提供更广泛、深刻的思路,对促进学科交叉合作,解决科研迫切需求和社会重大实际问题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 /过程]以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为主题,以认知-情感-意动为理论基础,构建图书情报学方法理论跨学科使用意愿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构成,并探求其组成机理。[结果 /结论 ]研究表明图书情报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跨学科使用意愿是多因共致的结果,使用fsQCA研究方法得出了三条组态路径并概括为:学科知识——创新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社群协同型组态、学科知识——交叉基础驱动型组态。基于对组态路径联动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与解析,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以现实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知识体系转型升级;立足“信息资源管理”守正创新,提升学科吸引力;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增强学科影响力;发挥信息交流支持作用,强化学科社群感知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探究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问题,可明晰不同系统视角所考察的主体、关键影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有助于优化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要素布局,促进其实践并推动科学创新。[方法/过程]剖析生态系统理论核心内涵,分析其与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的关联,据此构建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生态系统框架,并提炼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现行做法、障碍与优化策略。[结果/结论]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生态系统的微观系统关注面向个体的保障条件,需完善跨学科科研合作平台和学术会议,以激发合作积极性和增强合作可能性;中间系统关注合作网络的维系,着重强调合作者契合性、信任关系、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外层系统考察外部支持要素,涉及多层次推动政策、基金评审与资助机制、学科制度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识别学科对外输出热点,有利于分析学科交叉发展现状及趋势,把握学科影响力的提升方向。[方法/过程]目标学科文献跨学科被引,可以推动其他学科知识、文献的创新与产生,形成“跨学科推动力”。但跨学科推动力的大小不完全等同于被引数量,尤其与引用/被引双方知识的相关性有关。因此,本文引入物理学中的正交分解法,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跨学科推动力综合模型,从知识跨学科输出强度、广度、加速度、相关度等方面识别目标学科对外输出热点。[结果/结论]以图书情报学2017—2022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同时依据一定分类原则将该学科知识对外输出热点划分为前沿、稳定、衰退3种类型,社会关注热点、学科交叉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分别属于以上类型。同时,综合分析发现图书情报学对外输出热点集中在交叉领域的信息管理与分析相关知识,但专业核心知识对外输出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单学科和双学科主题发现方法无法挖掘现有交叉文献中主题演化来源的问题,提出面向跨学科的主题发现方法,为跨学科发展和合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首先在动物资源与育种领域期刊文献数据中选取已经出现交叉现象的两个基础学科文献及其交叉文献,使用改进的主题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共同主题和各自的独立主题;然后利用相关性测度方法量化不同学科独立主题的相关性;最后对共同主题和相似性较高的独立主题进行具体分析。[结果/结论] 在动物资源与育种领域的农学生殖生物学、兽医学以及其交叉文献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发现交叉主题的学科出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扩散与吸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出一种量化指标测度与知识语义信息挖掘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扩散过程探测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扩散研究范式与方法,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方法/过程]在经典量化指标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语义信息,对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学科知识扩散数量及主题特征;建立学科知识扩散Logistic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知识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其扩散过程符合幂率分布特征;不同学科吸纳和接受的领域知识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社会网络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进程正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研究国内阅读推广领域内的论文合著情况,寻找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深入研究作者间的潜在合作关系,以期推动阅读推广领域的合作研究。[方法/过程] 在外在合作关系的研究方面,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合作网络进行节点中心性测度,从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间中心性3个属性出发,对国内阅读推广领域内作者之间合作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在潜在合作关系研究层面,采用 TF-IDF关键词加权的作者关键词耦合强度算法,对核心作者群122名作者的潜在合作关系进行挖掘,同时使用 UCINET和 NETDRAW软件对关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揭示国内阅读推广领域作者现存合作关系网络特点,验证该领域合作仍存在潜力,为领域内作者合作方向提供新思路,推动更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针对学科对象研究集中在“共性”(即学科交叉)探讨而忽略了学科自身“特性”研究,本研究提出学科区分能力指标来探测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方法/过程]以我国人文社会学科为研究对象,采用题录数据来对其学科区分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学科引用网络及有向C8度指标,分析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构建基于出C8度的学科核心施引网络来探究核心施引广度、强度对其区分能力的影响。最后对学科个体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轨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经管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部分社会类学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特征;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核心施引广度和强度共同作用于区分能力;学科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学科区分能力指标的有效性,为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金视角下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和趋势下,科研人员的跨学科研究行为促进了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共享与流动。以基金领域为视角,研究学科知识流动,以期为基金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基金代码共现的学科知识流动强度测量方法,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351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构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探究网络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学科层次内知识流动路径。[结果/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学科知识流动网络是无标度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发生显著的变化,网络中重要节点呈非稳态;不同学部之间,存在若干条较为重要的知识流动路径;在某一个学部内,具有较广影响力的一类学科往往更容易构成知识流动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