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影宣发传播作为电影产业链的后端环节,具有区别于其他环节的较高的价值增量,同时当下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以共同兴趣集聚的趣缘群体正在成为电影传播的有力一环。立足柯林斯研究微观群体传播行为及其动因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解析出电影网络趣缘群体由网络虚拟社区技术建制及情感共享文化需求双重因素形成,其运作机制在于完整互动仪式的参与以及基于短暂刺激和反馈强化积攒而成的长期情感共建,并进一步探询作为网络趣缘群体互动仪式结果的群体团结及群体符号能够为电影传播带来何种效用。  相似文献   

2.
趣缘群体,指那些经由趣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前提、社会变迁为动机、多元文化为推力,趣缘群体得以建立、壮大,并对个人、社会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意在简析趣缘群体发展条件并探究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网络趣缘群体视角,以社交媒体“新世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阅读推广活动中相关的趣缘群体——“新世相”公众号原有关注者、“新世相”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始参与者,以及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后续辐射人群三个层次的特征.继而依据趣缘群体的扁平化和再度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与网络趣缘群体中信息传播过程的聚众传播特点,深入探究“新世相”阅读推广策略,揭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字幕组是一种典型的趣缘群体,以对国外影视作品的喜爱为纽带,汇聚了一批不求回报的进行译制工作的成员,他们基于精神、实践方面等多种需求来利用媒介文本,进行具有共享性、组织化和导向性等特性的二次创作行为,代表了网络时代趣缘群体对媒介新型的"使用与满足".  相似文献   

5.
趣缘群体是指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之中。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寻求身份和情感认同,他们往往在虚拟空间中寻找,这也促使了网络趣缘群体的扩大。百度贴吧作为其成员之一,呈现着网络趣缘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网络群体的再度中心化、圈子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借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通过赛博民族志的方式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进行沉浸观察和资料收集,从群内与群际两种机动性视角深描微博超话社群中趣缘群体的群体关系.研究发现,微博超话社区内不同的趣缘群体之间存在着对抗与联盟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协作与抗衡,其意义在于强调群体身份认...  相似文献   

7.
刘海明  冉玲琳 《今传媒》2020,28(1):12-15
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中,随着热点事件的舆论发酵,社会情绪已经成为可以传播的信息之一。群体互动产生群体符号,共同关注引发情感连带。本文通过解析表情包斗图的案例,来研究社交媒体中情绪传播的群体心态的根源。通过对各类表情包斗图的社交互动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表情包斗图已成为当下社交媒体中一种新的群体互动仪式。仪式与符号共生,群体心态也随之悄然变迁,用表情包“斗图”还可以实现社会情绪的群体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跨文化传播现象发达 什么是文化?美国学者霍尔对文化的定义强调文化的群体共有性,同时,他又阐明文化是通过其所属群体成员的传播活动继承、巩固和发展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霍尔提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霍尔将文化放置于传播中,使文化避免成为一种静态的死物,而成为了最生动的交流互动行为,赋予文化一种动态的行进感;而"传播即文化",又将传播内容放置于文化背景中,赋予传播行为更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媒介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图书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变革.本文以趣缘群体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当下出版企业利用“粉都”性趣缘群体进行图书出版与营销的内在逻辑与一般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定制”+“精制”+“数字出版”的分层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博客作为众多博客分类中的一种,具有极强的传播学价值。它拓宽了教育过程中教师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内涵,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5):42-52
民国中后期,摄影成为都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休闲方式,该现象何以形成?以美商柯达公司的《柯达杂志》(1930-1937)为中心,文章试图提供一项答案。作为企业宣传的一部分,柯达公司通过该杂志向读者传播了摄影知识与技能,也灌输了摄影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替代的休闲价值。借助编读互动、公开征稿以及组织竞赛等方式,围绕该杂志形成了以业余摄影爱好者为核心的都市趣缘群体,摄影活动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就此而言,依托商业力量的消费话语是摄影实践嵌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助力,大众传媒则是其关键载体。  相似文献   

12.
陆昊菁 《今传媒》2012,(4):78-81
病毒营销是一种强大的营销工具,利用人际传播达到快速大面积扩散,但对其真正的成功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个体的再传播意愿,借用社会学互动仪式链理论挖掘个体参与社会互动的规律。本文认为病毒营销作用于个体的再传播行为需要关注信息层面以及人际层面的互动需求。通过植入符号引发关注点以及情感连带,同时给予个体强大的情感能量以激起信息层面互动;结合个体参与社会分享的需求设置动机以引起人际层面的互动。本文将分析病毒营销的作用于个体的传播控制系统以及网众传播个体的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李雁杰 《视听界》2001,(3):29-30
互动又称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传统的互动基本上是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所形成的直接互动,现代社会的互动则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了以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4.
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己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剧本杀推理游戏深得青年群体青睐,并在其广泛参与中型构出一种新的趣缘社群。在新媒介技术的强力渗透下,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究竟如何铺陈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参与式观察对青年剧本杀网络社群进行学术考察。【结果】发现新媒介技术将青年的趣缘社群叙事从特定的时空结构中抽离,产生了“脱域”的虚拟体验场景;社群内部话语形成了文本意义盗猎与生产、仪式化与规范性行动,以及寻求游戏身份认同等的逻辑表征。【结论】以剧本杀为例所建构的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在为青年疗愈情感、丰富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引发了情感依赖,而且也在“游戏化”的梦境中异化了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亟待进行理性引导与价值反思。  相似文献   

16.
电子信息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潜力巨大的虚拟社区话语市场和人际关系互动空间,豆瓣、掘客、微博、微信等社区平台层出不穷,以趣缘为核心建构的虚拟社区为游离的个体寻找同类提供了更加理想的"共鸣广场",给文化传播和社会交往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为网络梗的生成与传播提供平台,人们通过网络梗来表达情绪、疏解压力。然而,网络梗在传播中会出现信息传达失败甚至“表反意”的传播效果。文章以网络梗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符号学视角,借皮尔斯的三元范畴理论以分析网络梗的符号构建与传播;进一步分析网络梗作为网络模因在趣缘群体间的传播机制;最后反思网络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梗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外在的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圈子"传播重塑了社交方式,解构了原有的人际关系,既构建和拓展了趣缘、志缘等外圈层的人际关系,又为维护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途径,出现线下熟人关系陌生化、线下陌生关系熟人化.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圈子"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获得感知上的陪伴、情感上的认同.这种"身体遥在"的新型人际关系,使得亲疏远近不断发生位移,无论是线上...  相似文献   

19.
百度贴吧中的群体冲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进步,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及网络虚拟社区的繁荣使得群体传播在现代科技社会达到了一定规模。而在众多网络群体中,百度贴吧以其特有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群体传播丈化。本文分析了百度贴吧中群体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内部的组织形式与它们之间的互动和摩擦。  相似文献   

20.
张聪  常昕  陈颖 《东南传播》2014,(12):12-14
"弹幕"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在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受众中流行的新型媒体传播样态和媒体文化。弹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并在其核心接受群体中形成了鲜明的共通价值观和传播语境。这种兴起于网络平台的传播形态业已被引入电视媒体,在多屏互动和媒介融合的时代,弹幕成为传统媒体吸引青年观众、扩大收视人群的一种尝试。长远看,如何对弹幕内容进行合理把关,如何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并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上发挥传播效力,是弹幕传播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