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引领性、品牌化、平台化、融合性、复合型和国际化.新时代,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深度拓展学术期刊的品牌价值,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学术期刊平台,积极促进学术期刊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复合型学术期刊出版管理人才和编辑人才,分类推进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做到引领学术、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2.
杜敏 《出版广角》2021,(19):19-22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学术期刊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所确立的新发展目标、新发展内容、新发展方向及新发展方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既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追求,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信息内容的建设、传播手段的创新,还包括学术期刊人才的培养与建设等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个机构,是一个协同发展、联动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年)》收录的533种期刊的开放存取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开放存取有了长足的进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是最主要平台,但仍需加大建设和宣传力度。期刊网站是实现期刊实时开放存取的最主要平台,高校期刊数据库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许洁  贺晨 《出版广角》2021,(16):10-14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匹配,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文章通过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的问题,从编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我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蔡斐 《青年记者》2021,(22):15-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中,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今天也把学科作为讨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那么,中国的新闻学学科应该怎么走?第一,顺应跨学科化。  相似文献   

6.
《东南传播》2022,(6):143-14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2019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基本情况、主题宣传和外部政策等情况进行梳理.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政策的持续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表现较好,在主题宣传方面持续发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总量虽小、但地位非常重要;其核心竞争力是期刊出版人才,理论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融合发展目标明确,但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发展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周玉林 《传媒》2021,(16):36-39
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地域和学科分布不平衡、哲社科核心期刊产出率过低、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高等几个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办刊经费严重短缺、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滞后、少数民族地区重点高校数量不多等.本文从以上现实出发,借鉴发达地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经验,从增加政策扶持、平衡区域发展、提高核心精品期刊产出、加快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新闻学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11个学科一起,作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需要加快完善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为新闻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并由此开启了我国新闻学科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教育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和实施计划,推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文献资源的整合,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最终构筑“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12月14日-15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联合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时代背景之下,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具有重大价值: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主体意识,鼓励原始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传播体系,提高话语优势;塑造哲学社会科学开放交流生态,破解垄断难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呈现知识全景。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应以重建学术交流与传播新生态、支撑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为目标;秉持以学术共同体为中心、以法规制度为保障、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理念;其建设总体框架可从思想层、组织层、机制层、制度层、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七大构成要素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2.
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重要平台,对学科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发布的2007—2016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立项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我国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平台和支撑,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创新和学术科研创新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是关于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第二部专题报告,是《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一书的延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11月出版。本书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众专家耗时半年倾力打造。第一篇各章(按学科分章)撰写人均是该学科权威专家,如丁帆、顾海良、黄希庭、金灿荣、李学勤、李强、刘大椿、孙正聿、童兵、王浦劬、吴慰慈、吴康宁、邢福义、杨瑞龙、杨圣敏、张法、张文显、赵纯钧等。第二、三篇则主要由教育部各相关部门起草,如教育部社科司、高教司等。该书第一篇系统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基本数据分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元 《图书馆论坛》2007,27(6):35-40,8
为了得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较为准确的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流行的有关哲学社科学术性期刊的定义、分类和种数进行了分析与考证,首次利用新闻出版署等机构的期刊数据库,对大陆具有CN号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筛选和认定,较系统地分析了2770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学科结构、刊期结构、载体结构、质量等级结构、文种结构、地区分布结构、新老期刊结构、主办单位分布结构、文献级别结构,为期刊的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壮大。办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尤其离不开拥有主体性策划能力的编辑和运筹帷幄的主编,同时更要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与数据库良性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库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文章在分析数据库与学术期刊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与数据库的良性发展模式:建立公益性的统一数据库平台和按照学科划分的数据库平台;提倡微支付,实现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全国新书目》2022,(5):134-13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一个新理论和新学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学者、高校和出版机构的通力配合,长期积淀,厚积薄发。本文以新结构经济学为例,通过对其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学术出版在助力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方面扮演的积极角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期刊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办好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学术期刊建设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发挥好传播科研成果的平台作用,为科研创新提供保障.近两年微信的发展迅速,并在短时间内成为集通信、社交平台与营销平台于一体的移动产品.随着微信产品开发的不断升级,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微信支付、微信扫一扫等功能的上线,更是为公众号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于高校学术期刊而言,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应该对微信公众号给予更多重视,为高校学术期刊拓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凸显其学术与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展比较平稳。国家新出台了一些政策推进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新批准创办了一批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刊。相关评价机构也进行了务实创新,发布评价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精神,积极推进主题宣传策划、亮点突出。然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仍面临很多困境,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务实推进改革创新,踔厉奋发,勇担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