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颖 《北京档案》2016,(3):32-33
数字档案展览是有效开发与利用数字档案资源,激活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在数字档案展览中,应重视对数字档案资源内容关联性的揭示,以提升数字档案展览的独特性;应拓展开放协作的公众参与,以提升数字档案展览的吸引性;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以提升数字档案展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美国档案与文件署的《战略计划2018-2022》进行梳理与总结,从其政策内容中识别档案机构数字转型的要点.基于分析,本文提出我国档案机构的数字转型可从如下方面予以深入:基于信息深化档案资源建设、优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依托公众参与优化主体协同机制、将创新与学习理念融合于档案机构整体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翟楠  耿越  吴霜  周文泓 《兰台世界》2017,(11):19-23
对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的实践与模式构件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档案机构实现公众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对NARA的公民档案员项目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以及组成要素的调查,分析其呈现的公众参与模式.从美国公民档案员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模式来看,我国应从公众参与意识、档案资源、信息与通信技术、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和开展公众参与项目.  相似文献   

5.
杨霞 《北京档案》2015,(12):38-40
本文介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数字出版"一战"士兵日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项目实施中所呈现的公众参与档案资源开发、基于数字出版的档案众包开发模式、数字化传播建构民众的集体记忆等特点,并提出建立档案工作公众参与制度、将档案网站建成交互式档案开发服务平台、加大馆藏档案数字产品开发力度等建议,以提高我国档案馆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践主体扩张、理念变化与技术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公众参与下的口述档案建设平台以应对这些变化,并进一步讨论依托于建设平台的口述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活动该如何完善与拓展,如何引导公众有序地参与口述档案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口述档案资源,最终实现线下、线上实践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直备受关注,在内容、层次及模式上都有所扩展,但仍受到来自服务理念、人力资源、资金及机制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将以DPSIR因果关系模型为逻辑思维框架,采用倒推策略去揭示与解析影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更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分析,同时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从公共性、资源建设及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公众参与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出公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共建的主要类型和模式,指出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遭遇的困境,并为解决这种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邹燕琴 《档案与建设》2018,(7):13-16,20
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集中反映了地方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事、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论文通过考察国内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现状及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案例,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开发主体、开发信息及开发方式4个方面系统剖析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从多主体合作构建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库、商业化开发实现地方特色数字档案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和数字人文技术促进地方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3个维度探究社会记忆视域下地方特色数字档案资源的开发路径,为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战斗力生成模式及其特点入手,分析了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与信息资源优势、军队档案信息资源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军队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开发的理念、内涵、目标等相关问题,探讨了军队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社会功效。当下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建设客观上导致建立在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在理念、制度与方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适应。鉴于此,树立现代信息资源开发理念与开发制度,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传播开放的档案信息便成为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应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数字人文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维,推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应该如何结合数字人文与时俱进.首先,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发主体、开发客体、开发过程、开发成果和档案信息用户五个角度分析了数字人文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指出了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还处在数字化阶段、开发项目规模较小且分散、档案馆参与的数字人文项目占比较低、开发项目涉及领域单一;最后,可从转变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方式、扩大开发工作规模、深化与数字人文研究团队的合作、拓宽开发工作涉及的领域四个方面来改进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意识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中的日益凸显,促进了我国社会档案文献资源建设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自上而下、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使民族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成效有限。引入公众参与共治模式与理念,从资源条件、参与主体、原则与方法、机制及模式等维度构建公众参与建设模型并展开分析,以期通过实证研究来探析公众参与在档案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后真相时代严重消解了公众对官方制度和传统信息源的认可度,数字档案信息作为最典型的权威信息源首当其冲。本文首先从后真相时代数字档案信息信任困境的表现出发,从认知与情感、理念与制度以及载体与技术等三个层面剖析了数字档案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接着构建了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的结构模式,阐释了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的概念内涵、运行机制与功能价值,最后从伦理信任、制度信任和技术信任三个维度给出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8,(11):52
周毅在《浙江档案》2008年第三期撰写此文。作者指出,从理论上看,以信息权利全面保护为背景审视我国档案资源开放与开放问题有利于全方位地体现权利平衡和信息公开原则。从实践上看,在信息权利全面保护背景下我国档案资源开放与开发也面临着机制与模式创新的要求,从操作层面上探究相关机制与模式有利于将档案资源开放与开发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舆图档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色彩,被统治者视为权力象征和统治利器,而如今舆图档案更多发挥工具价值,为历史重构、路线规划、城市记忆提供参考与凭证。文章选取数字人文为视角,通过行为调查方法将目前舆图档案应用模式归纳为资源提取型模式、片段优化型模式、古今融合型模式、社群自建型模式,分析出发动主体亟须联合、舆图档案潜力有待挖掘、公众参与程度急需提高等结论,最后针对现阶段舆图档案应用模式中困境,选择Anne Burdick提出的与数字人文开发层次构建密切相关要素--资源、技术、组织、人文为向度构筑舆图档案开发层次。  相似文献   

17.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大众逐渐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揭示大众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动机,分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大众参与激励原则,基于大众参与动机和激励原则,结合档案部门实际情况,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大众参与的激励机制,以期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大众参与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是一种新型的开发形式,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公众的广泛参与。本文从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含义和背景入手,分析了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实践及理论探讨虽受到学者与公众关注,但是有关我国档案利用历史演变历程的内容却鲜有系统论述.文章试图从历史主义视角对中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演变过程与特点做较系统梳理,力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对当今中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发展与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众筹模式的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是"双核心互动理论"的具体体现。"双核心互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用户档案需求与档案信息资源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基于众筹模式的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有效运行,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丰富优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与大众参与平台;经验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团队。我国档案馆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众筹模式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条件。借鉴众筹模式在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在中国大陆"众筹网"中书籍出版的应用实践,构建出基于众筹模式的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并对该模式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