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在考察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出版体制改革背景及出版强国建设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文化企业特征和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出版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出版企业竞争力构建主要途径和策略,旨在为出版社转企改革后增强竞争力提供参考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出版业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我国的图书出版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2003年我国共出书19万余种,再创历史新高。但若比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出版业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文化产业包括出版产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应树立科学的出版发展观,一方面使出版业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使出版业发展本身更绿色,更可持续。科学的出版发展观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遵循”。“一个中心”即以人为中心。人是手段,更是目的。科学的出版发展观首先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出版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出版实践中努力形成科学出版观念,并结合行业实际与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健全合理的理论体系,从而为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
强化资本的纽带作用、突破制度性障碍、创新合作方式和内容、发挥新技术的引领作用是推进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我国出版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在分析国有出版整合民营书业从而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更为有效的整合举措。  相似文献   

5.
齐峰 《编辑之友》2008,(2):24-26
中国出版业在中国文化建设中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截至目前,中国出版业在图书策划、编辑、出版、发行中已基本形成特色和规模,并日益得到完善。但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也摆在出版人面前:对图书宣传起直接作用的书评在整个出版战略中被有意无意忽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评在科学出版乃至中国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全新的、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齐峰同志的新著<纵论出版产业的科学发展>(以下简称<发展>)问世了,这应该说是出版界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出版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也是一个国家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大事业,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润,是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次进行国出版业改革,在出版强国战略实施中中国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都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四年,国家出版总局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步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必须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的出版是一个国家出版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那么专业百科全书的编撰和出版则表明该行业或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反映我国出版业发展和出版理论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由许力以同志主编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崔国平 《今传媒》2024,(3):63-66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对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通过加强优质内容生产、发挥融合出版引擎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绿色出版理念、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效推动出版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我国出版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出版将成为数字出版的主流并最终将数字出版推向产业化和规模化.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手机出版业发展现状,接着又分析了我国手机出版业的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手机出版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手机出版自身传播特点的优势,从产业链、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推广营销策略等方面来谋求手机出版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英国、美国和日本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出版史上最具代表性,能为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英国是世界老牌出版强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版强国,日本是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出版强国。根据出版业的特性,文章将3个国家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归纳出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维度的特征,以及基于三维特征分析每个国家出版业的典型运营模式,从而为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网络出版(electronicpublish ing)指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上直接组稿、编辑、出版、制作以及销售的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 ,是高科技在出版领域中应用的结果。因特网对传统出版业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网络出版引起传统出版理念的变革。网络出版正引起一场深刻的出版科学革命 ,而出版科学革命的实质是出版思想革命。网络环境下 ,科学技术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是出版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显示一国科技文化水平方面,出版物的水平是主要指标之一。科技文化的成果,大部分要通过出版物表现出来;专家学者从事科研工作,绝大部分信息资源要从书刊等出版物中获取。从这些方面看,出版业在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文化的较量,也包含出版方面的较量。目前,出版业竞争十分激烈,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其一,我国的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国加入WTO后,出版市场将面临海外…  相似文献   

14.
王诗秒 《中国出版》2023,(17):48-53
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再到推进出版深度融合,我国出版业已经累积了相当体量的数字化建设成果。数字智能时代的出版,不仅需要与新兴技术全面而深度的融合,还需要释放知识生产空间,激发出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精准人文将人文与科学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范式,为德语区出版业整合数字化成果、深度融合新兴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基于精准人文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探析我国出版业在精准融合出版、数字交互出版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和发展路径,对精准人文在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型构和知识秩序重构中的应用可行性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肖冉  李晓芳 《新闻世界》2014,(8):320-321
自助出版作为出版业新兴的发展形态,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已然成为国外出版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国内自助出版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是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国内出版业的行情密切相关的,在我国自助出版需结合国内的国情和行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平台经济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和助推技术创新的功能,为促进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经济赋能出版业具有推进出版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产业价值增值、提高出版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平台经济为视角,分析我国出版业不同领域平台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构建和完善出版业平台发展政策体系、有机结合传统出版业和互联网平台、推进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建立出版平台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推进出版平台国际化运营等方面为我国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体的严峻冲击下,我国的传统出版产业亟须向数字出版业转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观念陈旧、规模小、实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祝贺与希望     
祝贺与希望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刘国雄欣闻《大学出版》杂志创刊,这是大学出版业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此表示祝贺。大学出版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出版学术著作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国家科学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首届数博会便对"数字出版"的含义做了解释,直到今天,数字出版业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如今将进行改革,数字出版是新时代新闻出版业的新型事物,也是今后出版行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容,加大发展数字出版业的力度,是我国出版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6年后,我国数字出版产出值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渠道增广,数字出版作用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出版业的发展演变,历经了起步、盗版和法律规范三个阶段.总结分析美国出版业的发展演变情况,对我国版权的发展具有诸多启示:即出版政策应随着出版业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版权保护应以促进科技进步为宗旨;出版环境营造应以促进出版企业自身发展为目的;出版市场运作应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