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403-444)在著名的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东晋的蔡谟(他因被授以司徒,坚不肯就而被免为庶人)在江南见到一种状似螃蟹的蟛蜞,弄来烹煮了吃,吃后腹泻大吐,狼狈不堪.他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谢尚.谢尚说:"阁下一生劝人博学苦读,自己却连<尔雅>也未读透."他的意思是指<尔雅>中本有"蟛蜞"条目,说明那不是螃蟹,是吃不得的.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蒋伯潜关于"<尔雅>本为<礼记>百三十一篇中之一篇或数篇"的观点值得商榷.此外,蒋伯潜对<尔雅>之评价也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3.
<语文月刊>2004年第9期有篇<陈子昂摔琴>的文章,说的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看到闹市上有个卖胡琴的人,无人能鉴赏胡琴的好坏,于是出一百万文将胡琴买下,并说"这是一把难得的好琴".  相似文献   

4.
关于<尔雅>郑玄注问题,从清代余萧客开始,探讨的人不绝如缕,所涉及的最主要材料为<周礼注疏>引<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其下引郑注云"天皇北辰耀魄宝".笔者仔细梳理诸家讨论,详细分析<周礼注疏>中的材料,认为<周礼注疏>中的材料很可能不能证明郑玄注过<尔雅>."天皇北辰耀魄宝"究属何书之注,亦无法确指,谨慎的态度当是阙疑.  相似文献   

5.
<(古逸丛书>本<尔雅)之底本辨析>一文中,所得出的大字本<尔雅>是一个经多次作伪之本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通过详细考辨和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丑陋"?中山大学信管系99级部分研究生座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与情报>2000年第2期上刊发了<丑陋的图书馆学>一文,事关我们正在攻读的专业,大家自然不能不积极认真地学习此文.坦率地说,读完之后,我们的共同感觉是困惑和失望.难道这就是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状况的"实话实说"?学术需要客观的评论甚至尖锐的批评,但<丑>文是否属于这类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丑>文的作者,并希望得到图书馆学界的各位前辈和老师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一、"李辉质疑文怀沙"风波下的大众传媒现状 今年初,由<人民日报>资深编辑李辉质疑中国著名的文化人物文怀沙先生在出生年龄、文革入狱原因及学术头衔等方面造假的事件,像一枚重磅炸弹,在文化界迅速升温为一个热点事件,各种支持或反对的观点云集网上,有的甚至十分过激.  相似文献   

8.
一定意义上说,只有体现人的新闻才是有生命力的新闻,才是有温度有震撼力的新闻.2009年6月9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的长篇通讯<栾城草农敢闹海>(以下简称<栾>文)就是活用人物引言在新闻中的力量而斩获2010年河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杨歌 《北京档案》2001,(8):49-50
本栏目曾刊载崔普权先生的<说说咱北京的牌楼>一文,他对国子监街在短短的半里路中却完好地保留着四座古色古香的牌楼虽有提及,但余觉得过于简略,言犹未尽,故作狗尾续貂之篇.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学>月刊1964年曾改名为<收获>,这是借用了早在1960年就停刊的老<收获>刊名.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收获>又停刊了.后来,编辑部所有工作人员均随上海作家协会一起被"砸烂",离开了巨鹿路675号,有的下厂、下乡、到中学任教,有的留在干校继续修补地球等待安排.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2.
时评"时评"     
当今中国,时评空前热闹,但问题也不少. 时评成了一次性消费品.历史上,优秀的时评,文道并茂,并不随时事新闻迅速淡出.如诸葛亮的政治时评<出师表>、韩愈的人物时评<祭十二郎文>、书圣王羲之的文化时评<兰亭集序>便是例子.  相似文献   

13.
学界多认为<文苑英华>录文上主要作用是保留前代文献,不作选择,<艺文类聚>、<初学记>等是其重要的录文来源.<文苑英华>几经校勘,造成选文上的一些讹误纰漏是难免的,但不应忽略<文苑英华>选文"撮其精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上古饮食制度、城市规模、<三礼>及<庄子·逍遥游>文意等考查,认为<逍遥游>中"三餐"应释为"三口饭"或"一顿三口饭"为宜.  相似文献   

15.
谁说<西游记>就一定西天取经,谁说<三国演义>就须逐鹿中原,谁说<水浒传>非要梁山义气,谁说<红楼梦>就只是封建家族的悲欢离合?现在,除了对四大名著本身的出版之外,一些出版者也不断另辟蹊径,换个角度将四大名著"变(编)"出了无数花样,在此略举一、二.  相似文献   

16.
再论"动静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动静说'的哲学渊源"和第二节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中的"动静说">一文的补充,也是作为本文的衔接."动静说"由李小缘先生于1926年提出,是一个建立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的学说,他在1927年的<图书馆学>一书中,又完善了"动静说",并构建出了以此学说为基础的图书馆理论体系.这一学说也是群体的成果,是李小缘先生在总结归纳同时代业界人士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而出的.这一学说在当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懂书"尴尬多 书店营业员由于不熟悉书,闹过不少笑话,如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译小说)说成是炼钢的书,把<伯牙琴>(哲学著作)说成是音乐书;把<琉璃厂小志>(综合类)当作工厂史;<重放的鲜花>(文艺类)当作花卉养植书.  相似文献   

18.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轻浮、不庄重、不严肃认真,这是一种很坏的文风.当年,在一些文人中轻浮之风盛行.对此,杜甫写了<戏为六绝句>,予以针锋相对地批判.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文后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直就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简称(<规则>)中的一些表述疑惑不解,想提出来,却一直没有动笔.看了王道杰,李晓佳的来稿(<<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名为(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初探>…(文章中的观点,本人基本同意),终于坐不住了,该提还得提.  相似文献   

20.
古代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皇览>是我国类书之始.百科类书有两个渊源:<吕氏春秋>和<尔雅>.中西方古代百科全书在形态和性质上各有不同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