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近一年的五个公共议题为对象,测量了网络公共议题中不同信息的敏感度,以及网民获取信息时使用网络渠道的情况。本文发现,敏感度越高的信息,越趋向在互动程度高的传播渠道(如微博、SNS网站)中传播;敏感度越低的信息,则趋向于在互动程度较低的渠道(如门户网站)中传播。本文据此总结了网络公共议题中敏感信息的渠道模型,称之为"敏感的螺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基于空巢化乡村农民群体分众化的视角,调查守巢、两栖和离巢等三类农民群体惠农信息传播行为的特征,探究农民群体之间传播行为的差异性。[研究设计/方法]研究框架和问卷设计基于创新信息传播的5阶段模型,利用SPSS的CV变异对不同阶段的各农民群体在惠农信息传播中的行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论/发现]不同农民群体在惠农信息传播的认知、决策、执行等阶段的行为存在差异,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农民的惠农信息传播效能。[创新/价值]将惠农信息传播受众扩展至非农“农民”,三类型农民群体划分的思想,为政府差异化服务策略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汤庆 《新闻知识》2003,(7):46-46
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是双向的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输送。受众群体接受我们的新闻报道也是有选择地去接受,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理想的传播效果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对事物能够达到共识,产生共鸣。受众只接受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真实的、表达准确的、以平等交流方试进行报道的新闻。因此,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的传播规律,笔者提出信息传播模型IM-SEIR,模拟信息传播过程,讨论各个状态转换的概率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表明该模型符合现实中信息传播规律,对即时通信网络中信息的监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从众传播的现象,从而造成网络舆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文章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并构建影响模型。这一研究可为减少社交媒体用户的盲目从众行为、确定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方向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从众理论为基础,从群体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模型,并设计具体的测量量表。基于36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3.0和AMOS26.0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群体因素对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远高于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且群体凝聚力是关键核心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中,用户卷入度和相关知识经验正向显著影响个体声誉,进而正向显著影响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且用户卷入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情境因素中,信息热度正向显著影响情境模糊性,进而负向影响用户从众传播行为,影响作用最小,说明社交媒体用户对待不确定信息的理性态度。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营造良好群体氛围、加强对认证账号的管理与引导、重点关注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信息、加大虚假信息传播的处罚力度、加强信...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过程包含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传播的规则,描述人如何接受和传播信息;二是信息传播所在网络的结构。通过构建包含这两个因素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存在信息传播临界值。当信息吸引力大于临界值时信息才能传播开,否则几乎不能传播。其次,小世界网络上,当信息吸引力在临界值附近时,随机边的添加会使传播面积增大,从而导致实际的传播临界值减小;但当信息吸引力足够大时,图结构的变化对信息传播面积影响不大。第三,当信息吸引力在临界值附近时,信息传播耗时对网络规模很敏感,但随着信息吸引力的增加,其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文章厘清信息疫情中用户、行为和竞争性信息传播之间的作用关系,揭示信息疫情的生成和传播规律,为信息疫情干预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文章以复杂网络理论为支撑,以新浪微博平台为参照,抽取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关联作用机理,综合运用Logistic模型和行为博弈模型建立信息疫情竞争性信息传播模型,采用计算实验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用户的原创、转发、评论行为均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疫情的易感性以及信息疫情中真假信息的竞争性传播;重建用户行为秩序,引导用户生成高质量的真实信息,是帮助用户免受信息疫情影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6):60-67
个体运动行为的数据化与社交化对健康行为是否会产生促进作用是健康传播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议题,特别是传播活动对于真实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效果,成为健康传播研究最新的有广阔前景的方向。"微信运动"恰好是个体运动数据化与社交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探究人们对微信运动使用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对运动意愿与实际行走步数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个体运动意愿是否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实际行走步数之间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个体对使用微信运动的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程度越高、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其运动意愿越强烈,每天实际行走的步数越多;并且,意愿在运动行为与其他三个变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运动的数据化与社交化对健康行为影响的积极作用,并为如何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提供了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9.
信息论中的“熵”和“冗余”是对系统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度量;而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是对新闻的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描述.两组概念有着必然的关联性,信息论中“熵”和“冗余”的概念对应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真实性程度越高,冗余信息(可预测信息)越多,新信息含量越低,传播价值越小;熵值越高越新鲜,不确定性越强,传播价值越大.信息包括新闻,信息论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信息论视阈中新闻求真与求新的冲突是由“冗余”和“熵”的对立决定的.所以,新闻求真是在“变”中求“稳”,新闻求新是“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10.
以门户网站真实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门户网站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信息转载数量和用户参与数量指标在时间序列上的分析,探索突发事件背景下门户网站信息转载与用户参与的规律,并与传统传播理论中经典的“S-曲线”模型进行对比,从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角度,提出门户网站信息传播的爆发性、长尾性等特征,以期补充和完善现有的信息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1.
Fake news has become a prominent topic of public discussion, particularly among elites. Recent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prevalence of fake news during the 2016 election cycle and possible effects on electoral outcomes. This scholarship has not yet considered how elite discourse surrounding fake news may influence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real news. Through an experimen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elite discourse about fake news on the public’s evaluation of news media. Results show that exposure to elite discourse about fake news leads to lower levels of trust in media and less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real news. Therefore, frequent discussion of fake news may affect whether individuals trust news media and the standards with which they evaluate it. This discourse may also prompt the dissemin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particularly when fake news is discussed by elites without context and cau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信息传播是阅读推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推广效果影响很大,以现实问题为依据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信息传播的理论模型和现实对策,对高校图书馆拓宽信息传播途径、提升阅读推广效果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梳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信息传播现状及问题,引入SIR模型,结合强弱关系理论在信息传播中的影响以及现实问题构建改进SIR模型,并尝试将改进SIR模型应用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中。[结果/结论] 改进SIR模型引入了新的变量——次感染者Io,并在实践中引入与之对应的"推广媒介"角色,将原有一次弱关系下的信息传播变成一次弱关系下的信息传播和两次强关系下的信息传播的总和,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推广中信息传播效率,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简帛文献学中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献学界以静止不变的观念看待古书的形成和流传,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文献辨伪方法,而简帛文献的出土则提供了古书形态和流传的真实图景,引起了学术界对于传统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的反思。文章述评了简帛文献学界关于文献辨伪观念和方法新的研究成果,并对文献学建设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学术论文引用中存在的伪引现象及由此产生的伪信息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学术刊物编辑部门在减少和防范伪引与伪信息方面应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当前虚拟知识社区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尽管技术发展有效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虚拟知识社区中的信息粘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传统的信息扩散模型如Bass模型和传染病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信息在虚拟知识社区中的传播过程,但是其难以解释产生信息粘性现象的内在原因。[方法/过程]本文将基于信息粘性理论提出一个研究框架,针对虚拟知识社区中用户生产的信息(回答和文章),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粘性的程度测算,信息粘性的成因识别和信息粘性的演化形态分析,以期发现虚拟知识社区中产生信息粘性现象背后的原理,为提升虚拟知识社区中信息传播效率提供理论支撑。[结果/结论]通过探究虚拟知识社区中信息粘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可以对信息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展开理论解释,完善现有信息传播理论模型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构建知乎信息传播过程PROV数据起源模型和用户可信度评价指标,量化知乎信息的可信度,丰富和完善社会化问答社区平台信息可信度评估的方法。[方法/过程]以知乎为研究对象,从信息传播过程的角度出发引入数据起源概念评估信息的可信度,通过建立知乎的PROV数据起源模型,追溯并记录知乎信息的来源和传播过程,与信息传播过程中涉及到的用户可信度分值相结合,计算出知乎信息的可信度定量结果。[结果/结论]通过对知乎信息可信度的评估,进一步完善信息可信度评估方法,为优化社区信息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婧 《山西档案》2021,(2):35-45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8.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federal information policy are encouraging federal information producers and users to adopt a new direct model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federal information from producing agency to end user. On the surface, this trend would appear to remove the traditional middlemen—th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 and depository libraries—from the dissemination model.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model on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the 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y Program (FDLP), the traditional GPO/depository library model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examined in four areas, keeping in mind the underlying intent of the FDLP to assure access to federal information in all congressional districts.  相似文献   

19.
The spread of “fake news” stories online has become a pressing concer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nable the rapid spread of such misinformation and also make evaluating the credibility of online information more difficult. Since college students are frequent users of social media, they are particularly likely to be exposed to fake new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63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which they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examples of both fake and real news stories and reported their associated information behaviors. Results showed correlations betwee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news stories and specific critical evaluation behaviors and strategies. However, students were unable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ir own skills,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share fake news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was not related to accurate identifications or evaluations of trustworthines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not just how accurately students evaluate fake news stories, but of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strateg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ccurate identifications and evaluations and with willingness to share news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地域性、传承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点在信息传播上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要求,通过报纸和网络文本揭示现状与问题,探讨这些特点、规律和要求,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还对文化类信息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 以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7个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慧科数据库检索2014年度关于这些项目的新闻报道,在对这些报道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的主体、渠道、内容、方式等,阐述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结果/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冷热不均的状况,信息传播的模式基本以单向的线性模式为主,信息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受众的互动和参与程度都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