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志新  陈秀英 《编辑学报》2002,14(Z1):21-22
学报上网是高校学报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几个典型高校学报上网的实例,分析我国高校学报上网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报上网不积极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找准定位培育特色--论高职高专学报面临的2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田振东  王纪安 《编辑学报》2005,17(3):216-218
论述我国高职高专学报面临的2个重要问题:定位与特色.认为:高校学报定位分主体定位与客体定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学报具有共同性,更具独立性,独立性决定定位;高职高专学报定位要不攀高,也不压低,要安于其位,乐于其位,专于其位.论述了特色的重要性,指出了特色形成的3个阶段:发掘特色,培育特色,发展特色;强调特色的形成需精心培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稿件组织选择误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04,16(5):336-337
高校学报在组织选择稿件时若找不准其社会定位,就会走进不利于学报生存发展的误区.要使高校学报得到可持续发展,学报建设必须成为高校整体建设的一部分,使学报工作与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互动,真正实现高校学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校学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由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体制实现突破目前还比较困难.面对入世后的激烈竞争,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寻求高校学报的发展,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根据所属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能力,对学报进行重新定位,借助学校的学科优势,突出学报的特色,增强其读者的针对性,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一批传统的理工类高校正在向多科性高校转型,逐步形成了一批传统理工类高校所办的人文社科学报.然而其中一些刊物不同程度存在着质量问题,反映在办刊实际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期刊定位不清,效果就难免打折扣,到头来只能是邯郸学步,疲于奔命;二是办刊理念没有及时改革创新,选题雷同,特色不鲜明;三是学报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导致步履艰难.归根到底,要使高校学报的发展既不盲目膨胀,又不千篇一律,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办出个性特色.下面,结合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尴尬、困惑与迷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期刊出版中,高校学报一方面以其数量之多、学术性之强占有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出版的不景气状况又分外突出.投入大、印量小、订户少、浪费大已成为高校学报出版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这与高校学报出版的定位不无关系.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尴尬、困惑与迷失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出版,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发展变革和学术期刊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专栏建设既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也要直面挑战、危中求机,加速自身转型升级.文章以《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逻辑层面分别对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如何构建特色专栏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其内容定位提出了"内向型+外向型"的综合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化、专业化、学术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结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实践,探讨高校学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学报品牌的可行性.实践表明,特色是创建学报品牌的核心,创新与发展是创建学报品牌的灵魂,拼搏精神是创建学报品牌的保证,正确定位并选择一条适合本刊发展的道路是创建学报品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华  巩倩  李锋 《编辑学报》2010,22(3):270-271
通过办刊实践的回顾,探讨高校医学学报如何更好地为医学科研教学服务的途径.认为准确地给高校医学学报的办刊需求定位、读者群体定位、组稿范畴定位和编审质量定位,是刊物服务于医学科研教学一线人员、提升医学学报办刊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学报的定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对于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改革 ,学报界同仁提出了种种建议。笔者认为 ,对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改革必须谨慎而稳妥地进行 ;高校学报应在现存模式的基础上 ,做好调整与改革 ,这是我们学报应该努力的目标。办好高校学报关键的一点在于对高校学报要准确定位。本文就高校学报定位的意义及其定位原则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定位的意义1 定位是学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我国高校学报中 ,同类学报之间的无形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学报应树立明确的定位意识 ,运用定位理论 ,为自己的学报选定一个适当的位置。这一点已被一些优秀的学报办刊同仁所…  相似文献   

11.
佟建国  颜帅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3,25(3):208-210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期刊中的特殊群体。我们用统计数据展示了该类期刊的良好声誉。基于期刊引证数据和网站下载数据,与专业科技期刊作了比较,认为该类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全国科技期刊相当。呼吁依据该类期刊的运行规律,推进期刊改革,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科技期刊优质稿源不足,期刊学术质量与数量发展不相称的现状,结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编辑部加强内容建设的办刊实践,探讨高校科技期刊如何自我定位,拓展多种渠道,巩固内容建设,打造期刊品牌战略,从根本上实现高校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Ei Compendex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变化,认为Ei Compendex收录科技期刊以具有中国学科特色及学术水平为支撑,根据被Ei Compendex收录、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3种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提出高校科技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期刊竞争力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孙涛  闵甜 《编辑学报》2021,33(3):344-347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3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途径.旨在为高校学报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正名;同时以期引起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学报的正视与重视,加大对高校学报的支持与扶持,使高校学报能借建设期刊强国的战略机遇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陈小强 《编辑学报》2019,31(3):351-354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源之一,具有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和社会功能,并获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但近年来,许多高校科技期刊没有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原本“姓高”的育人功能在弱化。深度探析其致因认为:社会“SCI热”渗透导致高水平论文流失,科技浮躁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编辑在学校的地位边缘化导致培养人才的“导演”源动力不足;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失信,“小而散”的封闭运行模式导致与社会媒体的黏合度较低。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才能找准高校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才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才能补缺人才培养功能弱化的短板,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创新,践行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地方民族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宗 《出版科学》2009,17(4):25-28,2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地方民族高校学报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石。现行的办刊模式、现行学术评价机制、市场化挑战、经费投入及学报编辑队伍素质都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民族高校学报的科学发展,只有突破常规思维模式,以质量求生存,强化自身建设,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在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数字化发展缓慢,因此构建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势在必行。探讨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思路、构成模块和盈利模式,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试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其数字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峰  尹玉吉 《编辑学报》2013,25(3):211-213
学术期刊是综合还是专业,是随学科发展规律而变化的;因为科学是本,期刊是末。从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史看,综合性最先出现且不乏优秀者。所谓的专业学术期刊,本质上也是综合性的。综合性不代表落后,事实恰恰相反。科学作为内容必须为王,期刊作为形式必须服从科学内容,不能在综合性还是专业性上过多纠缠。  相似文献   

19.
孟丽涛 《编辑学报》2010,22(5):389-391
高职院校科研及学报工作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及学报学术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报的生存与发展,而科研与学报的耦合是高职院校学报与科研工作谋求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从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和学报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办刊实践,阐述学报工作与科研工作相互渗透、耦合运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努力实现高校学报与学术团队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慧  张比 《编辑学报》2009,21(6):529-531
高校科研学术团队的迅速成长,为学报办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学报应改变传统的封闭武的办刊模式,紧紧跟踪优势团队,热情扶植有发展前景的后起团队,协助组建新的学术团队,倡导并组织交叉学科的学术活动.这样,学术团队可尽快发布研究成果,占领学术阵地,而学报则可获得优秀稿件.在双方的互动中,把"出成果,出人才"落到实处,以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