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趣事     
余光中在幽默散文《书斋·书灾》中云:“有的人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有的人看书必买,买了必不看完。” 余光中的一些文友均属借书不还的“雅贼”。他很想写篇杂文声讨这类借而不还,甚至久催不理的“孔乙己”式人物,可正当动笔时,发现自己也做过“孔乙己”。他自述道:瞧,书架上有一本《美国文学的传统》下卷,便是从同事朱立民教授那里借来的,“侨居”已多年矣。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文章大国,散文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文化和文学剧变,散文也翻出新面貌,大家辈出,高手如林,不妨借用中华书局的一副著名楹联来形容:“中原新气象,华国大文章”。“五四”至今,已过去70多年,现在我们应当回头来问问,我们的新散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古代散文,我们在历史中获取了什么养料,我们的古代散文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传统?然而近几十年来,鲜有这方面的系统著述。上海书店前些年影印的陈柱几十年前的旧著《中国散文史》,且不说见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什么?     
何启治 《传媒》2000,(7):40
有人说,散文是最随心所欲的文字,是无所不谈的文章;也有人认为,除了诗歌和戏剧、影视作品,其他文学作品就都可以算作散文了。 至于散文的特点,除了真实性之外,大都强调这种最见作者个性的文体还要有激情,要讲究意境、韵味、文采等等。 这些主张自然都有相当的道理。 但在我看来,散文作为有别于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样式,还是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应该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电视颇具渊源的朋友,电视牵着文学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一步一步完成她的发展和嬗变。在电视与文学五彩缤纷的合作中,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形式里尤显芬芳的一枝。散文最在意“神韵”,即散文的主题。所有具体的内容、形式,所有文章涉及的风物人情、创作技巧全都集在这“神韵”的麾下,以最能表现它为终极的目标,进行取舍与安排。散文的电视化为散文“神韵”的物化与传达提供了另一个途径。丰富、形象的电视语言,使散文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电视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电视散文必须在理解电视文学的基础之上。但当前对电视散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文本主导论层次。文章通过对电视 散文作品的具体分析,认为电视散文不是散文的屏幕再现,而是用电视手段表现传统散文的美学意境和风格,是一次全新的电视文艺创 作。  相似文献   

7.
通讯和散文的共性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留下了纷繁多彩的散文名篇。其中许多都是作者根据实际生活和历史演变,撰写的实用文和传记、游记,和我们今天的通讯颇有相似之处。无论从散文漫长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从散文写作的特点来看,都不难发现,散文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是最接近于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写实性强,抒情味  相似文献   

8.
名人轶事     
经国先生评点文风台湾的《中央月刊》曾介绍过一个小故事,大意是:一次,蒋经国在主持国民党中常会时讲,最近有几位同志向我反映,我们有许多出版物,文字太深,文章太长,读起来艰涩难懂.对这一看法,我深有同感.我们办杂志、写文章,总以为"厚重"就表示有份量,才够体面.但平心而论,我们有几个人可以看完这厚厚的一本、长长的一篇?有位朋友  相似文献   

9.
电视散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且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散文呢?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学作品的视听表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电视散文则是将散文作品用电视的手段表现出来,既不失散文的特质,又具有电视的各种属性,两者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电视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0.
几乎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商海滔滔的时潮中,文坛渐次归于沉静、清寂之态.唯有散文创作呈现活跃、走俏之象.这不仅表现于纯散文杂志的不断出世,尤引人注目的是报纸副刊、周末版上散文容量的增加.除了明标了“散文”的文章外,尚有更多没打旗号的文章是作为实际上的散文丰富着版面的.诸如“随笔”、“小品”、“专栏文章”、“人生感悟”等文章皆可列入散文一族.由此可见,散文是寻常生活、艺术创作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文学式样.当然,真正好的散文,即艺术的散文,是不易做的.至于能传诸后世、藏之名山、千古不朽的佳作,就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新闻相通而不相同。散文属于文学范畴。关于散文的概念,一直分成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除了韵文,都属散文。狭义的,仅指一种记叙抒情的文体。由于散文的概念,广义的太宽泛,狭义的又过于狭窄,因此,又有一种较为折中的分类——把游记、随笔、序跋、书简等统称为散文,使之名正言顺地与小说、诗歌、剧本等同列为文学的几种主要形式。 包括散文在内的文学与新闻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许一婷 《东南传播》2011,(12):156-158
电视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界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散文是文学散文的电视化,也是被电视化的文学散文。它的出现是电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绝妙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在文学散文的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成功的关键,电视散文也不例外。追求美的意境是电视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和衡量电视散文成功与否的重...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学的出现为电视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诱人的色彩,而电视散文作为电视文学的一个品种,更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电视工作者和电视观众的喜爱。前不久,看了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颇受感动。一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柳小丫形象;二是作品向我们提出了儿童辍学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是编导运用电视手段和散文的文本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效果。电视散文《小路曲曲弯弯》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小主人公柳小丫的视角反映了她辍学的前前后后。“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但柳小丫的命运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随着她命…  相似文献   

14.
王新民 《今传媒》2009,(11):40-40
这是一篇迟写的文章. 已丑牛年正月里的一天,去莲湖巷访陈长吟先生,获赠200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美文>,一看封而就觉得面目一新,只见封面上几行栏日黑体字: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短篇散文.自古至今只知道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还未听说过长中短篇散文之分.一本不到百页的散文杂志如何刊登长篇散文或中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15.
几个人在一起议论当前的报纸宣传,很自然地谈到自己喜欢看哪些文章。大家几乎一致的看法是,爱看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和工人日报的《小论坛》、《大家谈》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其原因有三条: 一是短小。每篇文章,要不了二三分钟就能看完。对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来说,生产和工作是很忙的,他们看到长而空的文章是头痛的。尤其在报纸种类比较多的今天,通过读报,  相似文献   

16.
“行走文学”最风光最有影响的当属余秋雨的“千禧之旅”。这是由香港凤凰卫视策划的一次“行走文学”活动。当时,余秋雨等人以希腊雅典起步,驱车对西亚及爱琴海沿岸等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古迹进行考察,最后以日记体散文形式将沿途写作集结为《千年一叹》出版。作品推出后,火爆一时。 有评论家据此预言,如果作家“行走”之后,都能拿出象样的东两,加上出版社的支持,想必“行走文学”会风行起来,同时也可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浓重的人文格调。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出版社资助下的“行走文学”的简单历程。 199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邀请阿…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新书编就,得写两则提要。一则是按照版本记录规定,印在书上用的;另一则是按照发行合同要求,提供书店征订用的。既然是同一本书,两则提要自然有共通的内容但因此如果希图省事,“一稿两投”,其实却是不妥。我们试看印在一本新书上的下面提要: 这是一部英美名家散文文学的选集,分上下两册。全书编译了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名家之代表作,从中  相似文献   

18.
随笔本是文学体裁,散文的一种,是作者随手记录的一种感悟或所思所想。按照科学类型来分,学术随笔可以分为自然科学技术随笔和社会科学随笔。一般而言,如果你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那么你写一篇让外行人也可以看得懂的谈科学的文字,那么我们一般就把这样的文字叫科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散文描写我们时代人的形象,实际上就是描写我们时代的精神。我们时代的有作为的人物,如布满天空的灿烂群星,涌现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岗位,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为人处事,都体现了我们时代人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散文应该重视对于我们时代人  相似文献   

20.
散文与新闻是分属于文学和新闻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裁,然而,这两种体裁又是可以相互渗透的。散文式新闻就是散文与新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闻文体。 在文体分类史上,散文的定义和范围曾经有过一个演变过程。在我国,古代散文是对韵文、骈文而言,除了诗、词、歌、赋等有韵的作品外,其它不受格律约束的文章,便总称散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便成了一个独立的文体。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