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于1999年3月出版.新版<中图法>修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增设了一个世界种族与民族复分表.现分析、评介增设这一通用复分表的必要性及其特点,并对其使用方法、使用规则的若干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作为权威的图书分类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图书的科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但是,<中图法>每修订一次后,要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科学文化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新的学科门类不断出现,这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即<中图法>在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与新学科新门类要求对中图法在类目设置上与之适应的矛盾,近年来劳动科学基础理论和各个劳动分支学科发展迅速,并已初步形成了劳动科学体系.劳动科学文献也比过去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3.
国家图书馆从2000年元月起使用第四版<中图法>类分图书.由于该版<中图法>首次采用沿革注释反映分类法新旧版之间分类号、类名变动情况,编目人员能较快熟悉新版<中图法>变化规律,减少了<中图法>换版引起书目数据分类号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而言,"中图法(第五版)"进行了大量修改,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给排架带来影响、类号选取存在认知偏差、类目设置的弊端等。因此,提出确定实施方案、制定编目细则、加强业务学习以及"中图法"的修订等应对策略,以期实现"中图法(第四版)"向"中图法(第五版)"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图书排架完全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排架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排架书标,使<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辅助排架书标>联合使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将会使流通图书分拣一步到位,回库上架更加快速、准确,细排架位更加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期刊现分类排架方法过于拘泥于某种规则,给读者查阅期刊文献造成了一定困难。在分析期刊文献本身特点、读者利用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图法》为基础,对学术期刊分类和非学术期刊分类加以区别,提出构造“非学术期刊分类法”和“学术期刊分类法”两种体系对期刊进行分类排架。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界的主题法还没有普遍应用,因而图书分类法在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分类的组织、专题目录的编制、图书的排架,都是以分类法为根据的。作为类分图书资料的工具——图书分类法一旦修订,势必影响到图书的排架和分类目录组织,影响到图书流通和参考咨询等工作的开展。本文就如何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的问题,谈谈体会。一、在运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图书中我馆的若干做法分类法修订中,有关变动类目图书的改编,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如何进行这项改编工作呢? 我馆的做法是: (一)统一领导,提高认识,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8.
据悉,《中图法》编委会在四版修订原则中拟将排架用类目与目录用类目分离,并用字体显示排架号与检索号区别.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发展及第五版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历经了机读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过程.本文对分类法与主题法机读化、电子化、网络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其相应的表现形式即机读数据库、电子版、Web版的特点、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网络环境下<中图法>的修订概况、修订思路以及第五版特点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类目设置的瑕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5版)在<中图法>(第4版)的基础上对类目设置进行了大量的修订,但仍存在瑕疵,例如,部分类号、类名不一致,类名与学科体系不对应,类目和注释清晰度不够,整体与部分不统一,上下位类目概念不清,类目设置不合理,等等.产生这些瑕疵主要是由于编制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与稳定、集中与分散的矛盾,编制工作量大、条块分割严重,存有学科发展的不可预测等问题,因此,在<中图法>以后的修订中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