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胡永辉 《图书馆》2021,(3):58-64
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到以文养旅、以旅兴文,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需要厘清的问题。文章运用网络访问法和文献调研法,在分析文旅融合发展中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作用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总结和归纳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模式,找出难点。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从转变思想观念与树立文旅融合理念、成立总分馆文旅融合服务中心、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拓展宣传工作渠道等方面创新总分馆模式与服务,以期为文旅融合发展中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推广全民阅读的创新路径。本文以鞍山市图书馆创建研学基地为例,系统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的必然性和面临的主要难点,并从资源选取、课程设计、跨界融合、关注地方文化、人才开发、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优化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旅融合环境下开展高质量阅读推广能够在有效拓展公共图书馆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为旅游发展提供文化助力。文章立足我国文化发展的新背景,探讨了文旅融合与阅读推广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方向,并提出了若干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4.
开展融合模式研究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找到文旅融合切入点,对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论文对主题服务模式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度进行分析,提出主题服务模式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实现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其次,对国内外现有主题服务模式开展文旅融合实践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公共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国内公共图书馆的主题服务进行总结,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为公共图书馆以主题服务模式实现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地与文化旅游服务具有融合互促性。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的重要创新形式,是城市文旅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书房研究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城市书房建设的起源与建设特点,剖析城市书房建设面临的困境,以构建共生型组织的视角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书房建设的优化维度,以进一步完善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与文旅融合的文化耦合点,并结合案例介绍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国家主导路径、基于全域旅游的"阅读+行走"路径、主题图书馆路径和图书馆全域服务路径,利用服务创新四要素分析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下的服务创新路径的价值。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要重视多元化社会合力与协作,主动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但要明确自身定位,以传承与复兴文化为主要目标,不能丢失基本职能和自身特质。  相似文献   

7.
韩旭 《兰台内外》2022,(2):49-51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具有知识提供、信息传递、思想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价值,具有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与促进发展的可能性.以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公共图书馆旅游功能的植入与扩展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互融背景下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剖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互融背景下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内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管理、平台、活动、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融合的可行性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文章梳理了智慧文旅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框架,归纳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常见模式,并基于人工智能助力的视角提出了服务、空间、场景、资源与体验等方面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文旅不断深入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对文旅志愿服务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文旅志愿服务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的文旅志愿服务案例和项目。本文以广西图书馆“走读广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例,通过梳理总结该项目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方法和经验,以期探索文旅深入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背景下,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旅游服务结构与内容,是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法,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方向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实践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机制、提升理念、打造品牌及评价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守正创新,构成公共文化服务全社会共建共享新格局,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潘希荣  吴小娟 《兰台世界》2023,(S1):206-208
<正>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公共图书馆正在不断寻求变革与转型,从传统的以收藏、借阅和信息服务为中心,逐渐转向对服务创新、职能拓展、空间打造和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空间打造和服务创新成为公共图书馆实践领域的一大聚焦,通过对新型空间的打造暨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开启了服务功能上的又一次转型升级。一、公共图书馆新型空间打造暨服务创新的意义新型空间打造是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创新探索,对于借助空间凸显美学,彰显图书馆的人本属性,依托新技术应用提升体验感,灵活拓展社会合作,盘活借力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市民百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梳理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述了营口市图书馆文旅融合下的多元服务实践,指出存在的不足,从政策理念创新化、资源储备多样化、服务模式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旅成为教育文化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公共图书馆应把握发展时机,完善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要提升其服务效能,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发展目标,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提高其阅读质量和综合素养。文章通过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综述,阐释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意义,并以个别城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案例,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意见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外部条件及内部趋势,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及研学服务活动,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从完善保障机制、创新营销方式、建立反馈机制、加强文旅资源整合、构建特色服务等方面提出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内容与服务进行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获得新的发展。文化走读服务满足了时代需求与公众的现实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价值。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了解文化走读服务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实践活动质量,多主体、服务形式、受众范围与公益性都是“图书馆+旅游”服务发展实践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内容。为满足受众要求,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公共图书馆需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强化普惠服务,丰富服务内涵,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公共图书馆自身、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的价值,并通过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现状进行梳理,将理论价值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提出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文旅融合建设提供新思路,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环境下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是其拓展社会教育功能的一种渠道,更是深化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文章在分析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相关实践,将其服务模式归纳为研学目的地模式和“阅读+”模式两种,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发展路径。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析了国外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案例,借鉴其在建筑设计、特色馆藏、文创产品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结合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现有文旅融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助推文旅融合的策略,以期公共图书馆能够开展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正式成立,探索文旅融合成为公共图书馆界的重大课题。文章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在8名专家学者打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法探究了文旅融合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文旅交叉需求资源、资源共建共享技术、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管理理念创新是最关键的四个指标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深化旅游的内涵与品位,旅游则可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功效价值,二者可相互促进、互为共生。当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旅游开发已有多种类型,但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文旅融合程度偏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以及营销推广方式落后等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若想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创新发展,应从深化融合观念、构筑融合平台、开拓融合空间、拓延融合市场,以及加强融合服务五个维度发力,如此方可实现公共图书馆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