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数字技术以0和1为基础,方便计算机智能化操作.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数字化已成为媒体采编播的必然趋势.当不同形态、不同类别的媒介彻底采用了数字技术后,媒介之间的界限便会模糊.例如,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报纸和数字电视之间并没有传统报纸和电视那样的鸿沟,它们都可以涉足视音频等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这就是一种媒介融合--不同种类媒介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未来电视的走向:随时、随地、随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京燕 《视听界》2005,(5):65-67
在美国,棒球甲级联赛的球迷通过MLB.TV网站,可以在任意一台宽带电脑上收看比赛;而在英国,SkyTV的观众可以任意改变正在收看的球赛中电视镜头的角度,对比赛下注,收听球迷的现场评论。这两个例子仅仅是发展变化中的电视业所蕴涵之巨大潜能的冰山一角。未来5年内,数字录像(DVR)技术及宽带互联网等影音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重写电视媒体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史。新技术会使几百万个频道成为可能。“随时、随地、随意”地在各种电子传输媒介上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内容已不再是对遥远未来的美好幻想。本文综合相关媒体报道,介绍目前美国电视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其对未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一种媒介技术史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机交互等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进步人类所感知到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糊地带.虚拟现实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信息化城市的核心要素.本文从媒介技术史的视角出发,试图在日益复杂的媒介技术生态中梳理虚拟现实的媒介建构历史,理清媒介技术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寻找理解未来媒介建构现实的基础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2017年媒介融合呈现的整体特点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立体化融合模式凸显,内容融合层面,"国家队"闪亮登场,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出现;业务融合层面,中央厨房成为潮流和趋势,人工智能成为技术融合标配,"传媒+延伸产业"的跨界融合模式成为大势所趋,跨界融合和整合融合成为资本融合主流.未来媒介融合需要从战略、着力点、侧重点和路径选择等方面革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战略聚焦:战略性联盟将取代垂直性整合。过去几十年间,娱乐媒介产业的增长基本上是由兼并收购拉动的。在未来几年间,战略联盟将取代垂直性整合而成为娱乐媒介公司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因为单靠兼并收购已经无法应对该行业成本高昂、变化极快、日益复杂的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喻国明 《青年记者》2007,(11):11-11
过去三十年的传媒改革与发展,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实质而言,迄今为止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换言之,这种所谓的“增量改革”只是在过去“存量”现实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限的调适,这种调适虽然通过新增媒介的培育和发展,在媒介业的总体功能的改善上、在媒介业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丰富性上,在媒介运行机制和传播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市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韦茹萍 《视听》2022,(4):136-138
随着影像技术和艺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历史题材历史纪录片作为架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成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展现艺术美学和提升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纪录片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媒介形态,如一部影像史书,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使命.在当下多元化的世界历史文化格局中,纪录片《中国》扎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形成了新颖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吕晓峰 《青年记者》2016,(35):125-126
媒介城市的内涵:作为媒介的城市 媒介城市的形成基于两个前提.一方面,媒介化社会为媒介城市的形成打通了技术和信息通道.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媒介化时代.媒介化社会是高度依赖技术和技术逻辑的社会形态,技术逻辑的丰富让社会的重要呈现形式——城市,更多地呈现为数据化的实体.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空间”贯通了城市、媒介与人的互动关系.新的时代背景,从技术上看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从政治上看是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社会场景,从学理上看是在城镇化大潮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冲突.城市、媒介、人都是特定的时空场域,从时间上看,联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空间上看,既是自然地理空间,也是个体精神空间和社会意义空间.从“空间”角度出发,探索城市与媒介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城市作为媒介纳入媒介学研究视野进行分析研究,是媒介城市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梅 《传媒》2021,(5):38-40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深刻影响着全球各行各业的革新发展.凭借颠覆式创新的计算模式,区块链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了新一代融媒体技术,引领国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未来走向,从技术支持、运行机制、操作模式环节推动融媒体发展,并实现了区块链在传媒领域的多场景应用.  相似文献   

12.
喻国明 《青年记者》2007,(11):11-11
过去三十年的传媒改革与发展,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实质而言,迄今为止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换言之,这种所谓的“增量改革”只是在过去“存量”现实基础上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有限的调适,这种调适虽然通过新增媒介的培育和发展,在媒介业的总体功能的改善上、在媒介业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丰富性上,在媒介运行机制和传播资源配置方式上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当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显得尤为紧迫。传统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几乎是学界和业界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共识。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未来媒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其总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一、未来媒介生产的变化。媒介生产元素将进行大胆的重组,一些其它产业元素和创新因子将会被纳入未来媒介生产的过程之中,有时甚至会取代原来的主体元素。随着受众参与、社群参与、远程参与等生产形式的出现,媒介融合生产、混搭制造、反复生产、合作创新会成为趋势。专业传播者身份淡化给媒介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追究其责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传媒发展的新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媒介业的一个现实是,几乎所有的媒介在竞争和发展中都感到一种势单力薄的资源短缺.显然,媒介依靠自身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而媒介间的资源、业务及品牌的关联与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2010年的传媒发展的走向,提出如下判断:  相似文献   

16.
面对5G等新技术冲击,作为"工具"的媒介释义正遭遇解释力危机,厘清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和机制成为传播学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综合技术自主及社会建构双重视角,以凯文·凯利"技术进化三元力量"为分析框架,指出媒介演进的"应然"逻辑是拓展人类自由度,但其"实然"状态受社会建构作用会经历"发明-炒作-遇冷-协商发展-稳定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九十年代中期后导入中国。经过国内学者七年(1997—2003)的引进与吸收,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2004年开始热化,研究人员及成果迅速积增,成为多视角、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领域,并且发展出八大热点研究模块。2006年至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对国内外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与转变。我们认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将进一步内涵化发展,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建立起符合国情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裴永刚 《编辑之友》2018,(5):101-106,112
英国在脱欧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波及传媒产业,尤其是电影业.相对于传统媒体,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超越笔记本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移动广告支出年增长率超过50%;英国脱欧后传媒产业面临欧盟资助锐减、产业链重构和人才流失等问题;对于英国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数字化成为传媒产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媒介规制程度将会加深、智能手机作为最重要的上网工具占比将达到50%、媒介使用的代际和性别差异会更显著、用户总媒介使用时间会继续增长、数字媒体商业模式从广告转变到用户支付、用户数据管理成为新媒体时代的财富储备、人工智能日益受到传媒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一部著名的反乌托邦的批判小说,描绘了一个被高科技垄断且高度极权的未来社会.赫胥黎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被技术裹挟的新世界,人们在虚假的快乐中成为技术的奴隶,充满了对现实社会技术滥用的讽刺和批判.技术垄断时代使人们在媒介接触中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群体依赖与自我迷失,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所带来的舒适和娱乐中保持清醒,不能对其无限扩张趋势加以遏制的话,赫胥黎描绘的美丽新世界势必将会成为现实.我们必须重新倡导人文主义传统,注重公民教育的反思与回归,特别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数字电视时代的收视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鉴 《当代传播》2007,(2):98-100
数字电视的出现是传播媒介的一大变革,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里,数字电视引发整个媒介生态的变化将日益显现,收视率调查从来都是顺应大媒介环境下的产物,如果说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是自变项的话,那么收视率调查的方式就是因变项,在数字电视时代,收视率调查及其技术也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