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昨日黄花也芳香”;“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戏称为‘昨日黄花’”;“……在前线已是昨日黄花了……”;“……传到我们手中时,早已是‘昨日黄花’……”等等。以上几例摘自几家省、市及中央级报刊,其中的“昨日黄花”都用错了,应该用“明日黄花”才正确。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小布娃娃干吗要叫‘小布头’呢?这—…·你看了就知道啦!……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在50年代出生、60年代成长的那一代人中,不知道“小布头”的几乎很少。现在这一代人都已经进入中年了,当他们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值得记忆的读物时,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说,还看过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书名叫《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是童话家孙幼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  相似文献   

3.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的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相似文献   

4.
“我们记者,不是达官贵人,下去采访,最好给住‘鸽子笼’。”“谁不让你住啦?”“‘鸽子笼’在哪里?没有人给盖。”……  相似文献   

5.
“我提个建议,市监察局应该设个‘廉政帐户’……” “你的建议很有创见,我们尽快落实。” “现在是不是要‘买断工龄’?” “我郑重地告诉你,没有‘买断工龄’一说……” “我向你们举报一个腐败分子”。 “好,请你慢慢地讲……” 询问与解释,建议与承诺,倾诉与慰藉……一个又一个热线电话,一次又一次真诚地恳谈,这种“互动式”地沟通,磁石般地将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链接”在一起…… “链接”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的“载体”,是三峡商报首次推出的“市民点将”专栏。它在市府职能机构与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被市民称之为快…  相似文献   

6.
《图书情报工作》2003,(12):129-133
专稿王重民先生的学术成就—纪念先生诞生100周年 ’““’“’‘’“”“““’“‘’“’“’·············……周文骏,王红元(6.5)发hool创u。时ionfor肠gi回巨branes in theUS·一Y朋你幽Uu(8.5)中国国产图书馆集成系统面向世界发展之机遇与挑战 ’‘””‘’  相似文献   

7.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  相似文献   

8.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9.
《出版工作》1989年第7期所登《海峡两岸人名译名的差异》一文,我们已经拜读。作者郑启五同志提供的资料以及所附人名译名差异对照表很有参考价值。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海峡两岸……各自为阵的译名……说明了政治上对立的‘城门之火’殃及了‘译名’这一池鱼”。甚至出现“你用我不用”,“我用你不用”的译名标准——,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孔祥军 《今传媒》2003,(4):49-50
当此“非典”疫情仍在“闹心”的特殊时期,“当‘非典’遭遇‘高温’……”上海《新闻晚报》就这样在一版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形式把这个悬念掷给了你,你当作何反应? 读下去!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何止没失望;它满足了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高温下可能的“非奥”变异的好奇心,它提示我这事儿连医学专家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4日“360问答”对“用‘由于’‘如饥似渴’‘终于’造句”给出的答案是:“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由于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他们如饥似渴,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这段话里的“如饥似渴”用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歌星×××。”“没错。”“他曾被授予‘百名中国艺术家’称号。”“没错。”“然后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的歌手’,然后他推出新专辑《珍惜》,然后获得个人‘最佳演唱奖’‘、第五届中国原创歌曲奖’,然后……”“都没错.”……接连几个“没错”“、然后”,播音员、主持人用词如此重复单调,如此枯燥累赘,在某种程度上冲淡和影响了视听效果。“没错”,刚用时新鲜,适当处再用一次也可以,接连用下去就显得词汇贫乏、淡而无味了,甚至给人以厌恶之感。如果改换成“是的”“、对啦”“、真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莫"杀气"太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枪手死于自杀”,“流浪去杀豪强”,“在反战中完成‘屠杀一’”“川深两军预谋‘大屠杀’”……看到这样“杀气”十足的体育新闻标题,我们也许会认为这是黑社会的备忘录,其实,这正是目前体育新闻存在的一个不足:杀气太重,加入过多的个人情绪,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16.
一位当经理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初他曾向店里职工保证要落实“八条福利措施”,到年底只有两条未兑现。“真没想到,发牢骚的人这样多,都说我‘开空头支票’。其实,不是明明落实六条了吗?”听过他的话,我不觉一笑:“谁叫你打那个‘包票’?你当初满可以讲‘虽说订了八条,但完全落实也许只有五条’。嘿,到时候却有了六条,谁不拍手称好!”心理学家用一个公式来揭示此中的规律: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当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  相似文献   

17.
纠错谈趣     
作者都不希望自己发表的文章出差错。如果是原文有错,编辑代为改正,不使作者“露怯”,那没得说,作者自然对编辑千恩万谢。而如果原文未错,发出来反而错了,作者又该如果对待呢? 我最近读了三位作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觉得颇为有趣,现介绍如下,也许时作者和编辑都不无启示。 三位作者,持两种态度。 前两位是自责,自我检讨。一位在给编辑的信中说:“我的原意是‘……彼苏、柏、亚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与吾孔孟老庄……’,而非‘苏、亚……’,很可能是我在稿子中的笔误或是字迹过于潦草所致。”又说:“‘噫吁 ’被印成了‘噫吁…  相似文献   

18.
“也许在若干年以后,我回到湖大,会不知道去哪里逗留,也许只是匆匆去一下就走,如果还有‘堕落街’的话,可能就会到‘堕落街’吃夜宵什么的,在不经意中就回母校了,兴致来了的话,还会绕着学校走走,如果没有‘堕落街’,这事基本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丁零零……”电话声响,我赶忙拿起听筒.“是祥科同志吗,你寄来的《新闻爱好者》每期都收到了.尤其是《邓拓与丁一岚的诗情》一文,我们几个都看了,很有兴致啊!你知道吗,邓拓和丁一岚的故事,胡老,胡开明知道得不少,胡老还是他们的‘红娘’呢?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一趟.”  相似文献   

20.
要强化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戴邦1.(1)重大主题与小巧角度············……徐光春1.(3)追雨逐情意未休··················……叶祖兴2.(1)回忆周总理的教诲··················……夏青2.(5)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会务工作报告(第二部分)””二””’“””’“‘.’‘.””.“·······……吴冷西3(l)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报的优良传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