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析取扩展持续使用模型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这三大基础因素条件下辅以用户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了用户因素也是影响移动图书馆使用持续性的主要因素,且在重要性排序上仅次于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鲁川  孙凯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34-14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经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此问题为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ECM 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得公众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公共馆藏资源成为可能.基于用户角度分析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的因素,对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可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鉴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整合式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理论为基础,引入感知风险、信息质量、服务质量3个变量,构建出6个变量的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6种因素对用户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结论]数据分析表明,感知风险变量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绩效期望、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变量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两个影响因素显著性未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4.
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以此为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Bhattacherjee(2008)的扩展ECM-ISC模型,提出并证明了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图4。表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5.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6.
张冕  鲁耀斌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135-140
以IS成功模式为理论基础,提出一个从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两方面分析移动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模型,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移动服务持续使用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探讨将移动服务的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因素,将信息强制性和隐私安全作为抑制因素,其对于移动服务用户的满意水平和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平衡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移动图书馆是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实践应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当前图书馆用户的移动信息服务使用概况及其接受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宣传、完善移动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拓展系统兼容性、加大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等策略,希望以此来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接受与使用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书名: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接受与使用行为研究作者:明均仁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书号:9787307199422定价:48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一些移动图书馆存在服务效果不好,经常有学习者抱怨的情况。如何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使其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务,是移动图书馆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明均仁的《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接受与使用行为研究》一书,为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该书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一系列方法,构建了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并根据获取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我国部分移动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改进策略,对于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鹤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135-144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依据用户生命周期理论将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划分为认知、采纳接受、持续使用三个阶段。从文献数量分布、行为主体、行为影响因素、理论与模型应用、研究结论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提出未来研究建议:应综合多种理论模型构建符合移动图书馆特定情境的理论模型;应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重视质性研究在分析用户的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服务体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以获得定性的事实依据;应加强移动图书馆可持续化研究,重视用户持续使用的内容分析,挖掘用户行为动态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发现和改进移动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中的不足,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下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以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作为切入点,基于劝导理论之动机、能力、触发三要素,剖析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痛点和潜在需求,并通过劝导式设计提出设置多维触发机制、优化在线阅读工具、联结线上线下服务、及时反馈行为结果、构建互动共享社区、关联用户使用场景等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以期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1.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消费的发展为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对推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建设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TAM和ISSM,构建图书馆移动阅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法,针对典型用户群体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有用性、内部环境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均对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时效性对用户采纳态度不产生影响;用户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对移动服务阅读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了解移动阅读中的用户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策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5):115-121
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引入信息成功理论,构建了图书馆微信用户接受和使用行为模型,确定了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个体差异、网络相关等17个变量,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用户接受图书馆微信的主导影响因素,并提出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15.
移动数字阅读服务是提供内容服务的一种移动商务模式,它将真正实现出版与阅读的“低碳”和“绿色”, 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以此为问题背景,对于用户初始采纳后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深度综述及理论建模,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意义上看,将会丰富与深化信息系统(IS)持续使用理论体系,以期揭示和预测移动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规律;从实践角度看,将有助于把握中国文化情境下移动数字阅读价值链的关键成功因素,从而为移动数字阅读这一新兴电子商务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中国高校学生对微信图书馆的使用意愿,探索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因素,以期为微信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重庆大学微信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结论]社会影响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用户使用微信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通过使用态度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但是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对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提出的服务改进建议,对于提升微信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图书馆吸引和保留用户提供理论指导,丰富不持续使用意愿相关理论的研究。基于使用倦怠视角和期望不确认视角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使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感知过载与用户隐私关注正向影响使用倦怠,并通过使用倦怠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不确认正向影响不满意度,并通过不满意度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8.
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329份有效样本,实证分析大学生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的使用特点,以及其使用移动支付手机应用的频率和通过应用进行支付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多种手段,最终归纳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使用黏性和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类别,同时也探究了大学生群体偏好的移动端优惠方式,为移动支付运营商提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关注社会化阅读APP平台技术特征、沉浸体验与大学生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而为社会化阅读平台提升用户体验和促进大学生的持续使用以及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阅读服务提供启示.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沉浸理论的思想,提出了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内容趣味性等前因变量,将沉浸体验作为中间变量,关注沉浸体验在前因变量和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结果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了505份有效样本数据,使用SPSS21.0的层次回归分析法对变量间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可用性和反馈即时性等前因变量均正向影响大学生用户沉浸体验;沉浸体验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沉浸体验在社会化阅读平台特征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从用户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并识别对微服务效果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建设提供指导建议。[方法/过程] 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纳入用户个体的认知因素,结合高校图书馆微服务自身特点构建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以及相关测评量表,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受访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微服务的效果评价较高;用户感知的微内容形式多样性、微知识内容帮助性、微平台稳定性、微服务交互性评价稍低。微服务质量、微内容质量、微平台系统质量会对用户满意产生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用户满意对用户收益有直接正向的显著影响,同时微内容质量、微平台系统质量和微服务质量通过用户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收益;用户满意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微服务质量、用户收益、微内容质量、个体认知,微平台系统质量影响最小。对于不同身份和不同使用情况的用户而言,部分变量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