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生态化程度测度指标体系,结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特征,析出政务网络平台信息生态化程度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及管理者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某省政府廉政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化程度进行测度,基于测度结果发现该平台存在信息质量、信息人、信息环境、系统协同、可持续发展五大方面存在缺陷。针对缺陷提出优化策略,构建该廉政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马捷  胡漠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0):92-101
[目的/意义]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化程度测评指标体系,对淘宝网与京东商城的信息生态化程度进行实证测评。[方法/过程]基于用户感知理论,根据网络信息生态化程度测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淘宝网和京东商城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回归分析验证问卷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各级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得出被测对象在各级指标上的测评值。[结果/结论]用户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化程度满意度较低;从总体上看,京东商城的信息生态化程度高于淘宝网;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化建设应得到重视,网站信息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提升是其信息生态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释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内涵与标志,分析了生态化程度测评指标与系统进化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解析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条件,并分析系统进化途径与进化路线.最后,提出了促进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视角探讨图书馆生态系统协同度测度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将图书馆生态系统分解为空间环境、信息资源、技术支撑、读者服务、业务交互5个子系统,并选取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指标。同时,基于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度模型,通过计算序参量及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实现对生态系统协同状况的评估。最后,将福州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数据应用到模型中,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测度图书馆生态系统的协同度,为图书馆内部各子系统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社会信息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和信息矛盾的加剧,网络信息生态结构发生了急剧变迁,围绕信息环境恶化的网络信息生态危机也日益凸显.所以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进行评价和治理成为大势所趋,而评价又依赖于一套全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结构,同时对网络信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念、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从外生态和内生态两个层次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建构,旨在探寻影响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的各个因子并予以全面、系统、详尽地展现.最后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从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角度,对国内外主要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形成理论和指标设计进行评述,指出这些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以及选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硬件设施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是具有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的。现有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关于信息设施的认识有其局限性。硬件设施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信息网络设施、信息运算设施和信息存贮设施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硬件设施作为信息化测度指标是具有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的.现有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关于信息设施的认识有其局限性.硬件设施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信息网络设施、信息运算设施和信息存贮设施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由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实践、信息社会测度理论的进展,促使权威国际测评体系不断调整信息社会测度的体系和指标。采用抽样和比较的方法,聚焦和分析若干权威测度体系和指标的变化,分析了ICT核心指标、欧盟信息社会测度框架、WEF网络准备指数、EIU数字经济测评的最新调整。国际信息社会测度的发展趋势是测度范围扩大,关注影响测度,增加测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产业的指标,注重ICT的使用测度等。表6。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建立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5项原则,着重研究建立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包括6要素25项指标。即衣村信息资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和农村信息化环境。并采取Delphi法建立指标权重,计算出全国和各省市农村信息化指数。  相似文献   

11.
程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5):28-34
指出网络信息生态链供需平衡度受信息的生产、供给和利用三方面的影响。认为供需平衡度是生态化程度的一个子维度。从信息本身、信息传递渠道、信息价值转化、信息供需主体配置和信息外部环境五大要素入手,构建信息生态链供需平衡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信息生态链供需平衡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评价的主体是该系统的组成要素,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模型,根据模型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反映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又能促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周昕  黄微  李吉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3):99-108
[目的/意义]研究信息生态视角下网络平台发展的相关问题,为网络平台的评价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过程]使用生态学和信息生态学相关理论,在剖析网络平台成长能力内涵和培育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生态位适宜度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采用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采集专家评估数据。最后以一淘网网络平台为应用算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信息生态适宜度模型可定量分析网络平台的信息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对网络平台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价,为信息生态系统平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和价值协同创造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而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 在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和结构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特性,然后利用超循环理论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最后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是如何通过协同机制来实现价值创造的。[结果/结论] 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的演化系统,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自组织特性。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依靠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内部协同机制的作用,形成价值序参量,并在价值序参量的驱动下实现了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要素及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从系统构成角度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及支撑要素,并给出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建设过程角度构建企业信息生态的评价指标,应用群决策方法,结合LWD算子和LOWA算子构建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企业信息生态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是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效果及其对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价。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评价是对网络信息生态链进行优化和对其效能进行提升的前提。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结构组成、信息流转、运行成本、功能价值和保障机制五大要素入手,构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效能进行评价,进而提出网络信息生态链效能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从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的客观性出发,分析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构成及其运行过程,从自治和他治的视角研究网络信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一方面要以有机体的方式(即自治)实现系统自身各构成要素的运行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应该利用必要的外力(即他治)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控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及其演化和价值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使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进而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 在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首先构建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模型并进行详细地阐述,利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最后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的动因和价值形成模式的演化路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耗散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等耗散结构特征。在其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中,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不仅受到主观动因的拉动,同时还受到客观动因的推动,使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形成向着更高效、更增值的方向演化,其价值形成模式的演化路径为:价值链→价值星系→价值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