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调查性报道写作的种类。从当前我国报刊上刊登的调查性报道来分析,大体有如下几种: 其一,消息式调查性报道。这种调查性报道是以消息的形式发表。写作时选择调查事实的主要内容,着重讲调查的结果或结论,一般地说文字比较简短,而且时效性也较强。比如,今年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人民日报》在这一天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段勃 《青年记者》2007,(2):41-42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刚一出现,它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调查性报道方兴未艾,那么,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报道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何谓调查性报道?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诠释:它“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这是套用西方新闻学所下的定义。从我国的调查性报道写作来分析,更确切地解释:调查性报道并非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而是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热点问题经过调查后写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一种报道,对所报道的事实“为什么发生”或“怎么回事”及其“事实可靠的程度”等问题,用活生生的事实和可靠的数字,向读者进行必要的回答,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和深度。 从调查性报道这个新闻术语来说,它源于西方  相似文献   

5.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或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完成的报道方式.由此可见,采写好这样的报道,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采写好调查性报道,笔者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独立调查性报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调查性报道大多是属于揭丑式报道,是指那些独立于公检法或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调查处理之外而进行的披露性报道。近年,随着社会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政府的积极作为,这类报道已很少见了。但是,通过一些大的事件,我们在采访中,仍然需要这类报道。对于各类媒体而言,实行独立调查性报道虽有一些难度,且面临困境,但并不是毫无可作为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杨路 《中国广播》2008,(4):45-46
调查性报道,是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不满足于简单的刊登或播发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常规的新闻信息,而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和调查,挖掘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调查性报道又被称为"揭丑报道"。随着调查性报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目前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热点。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作一个全面的归纳、总结,分析调查性报道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便为调查性报道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调查性报道能否获得媒体的重视,主要取决于盘旋其间的政治、商业、专业逻辑之间的博弈.当前,政治逻辑层面,官媒关系从控制、管理到合作;商业逻辑层面,调查性报道正成为媒介竞争的利器;专业逻辑层面,经济自主将进一步提升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意识.在可预见的未来,调查性报道或将成为一种政府接受、媒体青睐、受众认可的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0.
张筱筠 《青年记者》2009,(14):58-59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反映情况、揭示问题为主旨,以记者独立采访调查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的重量级新闻报道形式。伦理则专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应该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或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规则及合理、正当的行为。由此可见,调查性报道中的伦理,是调查性报道这一新闻报道形式在实际的采写操作中应当遵循的道理、规范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康丽 《青年记者》2010,(12):31-32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中国式的调查性报道可以理解为是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是新闻中的重头戏,它由于具有深刻性、调查性、解释性而深得广大观众或读者的厚爱。  相似文献   

13.
韩昱  王欢 《新闻世界》2012,(5):211-212
调查性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中,有时可能因为自身素养以及法律缺失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报道对被调查者权利的侵害,本文以2011年10月23日发生在深圳的“杨武事件”为例,分析调查性报道中存在的侵权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德玉 《传媒》2017,(22):48-50
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奖设立于1985年,是为通过长期积累起来足够的新闻素材和一手资料,向受众提供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全面客观、权威有力的调查解释的优秀作品设立的奖项。将社会的黑暗面挖掘并呈现给受众,是调查性报道的根本宗旨所在。正如普利策所讲的,"新闻记者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这无疑是对调查性报道价值最精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调查性报道写作的前提是调查,可以说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为了写好调查性报道,究竟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却大有学问。 先说说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报道前如何进行调查的。一般地说,他们在调查时,只要能搞到“秘闻”或“揭老底”的材料,什么手段和方法都可施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白人记者约翰·格里芬六十年代初对美国南方种族歧视问题的调查。当时,格里芬冒着诱发皮肤癌的危险,接受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以及服药等方法,改变了皮肤色素,使自己看上去同黑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在国情等方面的差异,调查性报道引入中国后逐渐实现了其在中国的"软着陆".用西方的标准观照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和采访活动空间将受到很大局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88-100
本文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考察了起源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导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关注这一过程中观念、实践与话语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调查性报道观念经过语言转换被收编到中国政治文化的语境之中,但并未被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主流所接纳。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实践,这些实践大都在舆论监督与深度报道的话语之下展开,调查性报道的独立话语尚未形成,记者也未能以调查性报道的规范性要求来反思自身行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闻调查》等调查性电视节目的创办以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向深度调查报道转型,中国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实践日趋活跃,关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意识逐渐形成。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经验被提炼成公共知识得以传承和扩散,最终使得调查性报道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助推了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程瑛婷 《新闻世界》2013,(3):130-131
调查性报道属于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国内很多媒体所做的调查性报道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但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专版里的调查性报道却受到好评。笔者通过对其2012年的310篇调查性报道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如何较好地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9.
吴媛媛 《新闻世界》2012,(3):158-159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在发展的同时,也慢慢被赋予了本土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拓宽了,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性报道有了发展。非揭露性题材的调查报道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调研性质的报道,本文对其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文体之一,在此,主要对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调查性报道与一般报道相比:一、一般性报道侧重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分析、揭示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