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忠波  李贞玉 《出版科学》2016,24(6):98-101
韩国出版业的显著特点是本土出版产品单一,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图书补充国内市场,因此中国图书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中国图书所占韩国引进图书比例不高,有一定增长空间,缺乏市场判断是影响韩国出版业引进中国图书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专业翻译和中文编辑的紧缺也制约中国图书在韩国的发展。中国图书所贯彻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出去”战略,要政策推行和市场自觉结合,把握韩国读者需求,才能建立产业国际化模式,进而释放中国图书的内在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2.
叶新  王伟 《出版广角》2011,(9):19-21
企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才是中国图书走向国际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前言随着出版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社与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出版社、出版机构开展国际业务合作,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国外引进各种热门图书成为很多出版社的竞争法宝,但是并不是所有引进的图书都能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中获得成功.本文对国内引进版图书中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进行分析,提出出版社要结合本社的特点,认清市场形势,不要盲目跟风,踏实做好版权引进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成功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传媒业走向世界提了巨大动力,也为中国传媒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中国电影在全球销售、很多报刊出版海外版.对外电台和对外电视频道的落地等逐步推进,图书已经开始较多地输出版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单纯的电视产品也有北京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的节目交换等等,这些都为讨论中国传媒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冯蕙 《出版参考》2018,(4):26-2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出版界重要的文化使命.近年来,我国版权贸易迅猛增长,输出图书的品种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然而国内很多出版商依然面临着输出投入大、收效小的困局.整个出版业走向国际化才能更好地实现通过书籍传播文化.欧美发达国家是出版大国、也是出版强国.文章通过介绍英国出版业的概况、先进经验、国际化手段等,探索中国出版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5,(14):20-22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2009年至2013年近5年来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进行数据研究,我们可以将这些地区划分为三大类来研究中国图书的翻译出版现状.我们要从针对"一带一路"国家设立的中华文化传播基金入手,对其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进行运作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少儿图书市场是全球出版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市场。选择少儿图书作为切入点,是出版集团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图书开发的低成本,为中国出版集团国际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进入国际少儿图书市场,将会给出版集团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人类知识产权强化保护及出版的国际化,已成为21世纪不争的事实.固步自封的出版机制和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出版社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特别是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涉外版权贸易.要搞好涉外版权贸易,应了解当代国际图书版权贸易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说到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情况,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引进版权与输出版权之比约为10:1。在国际图书版权市场中,华文出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话语权”因国际化更显重要,“失语”则显得尤为可惜。不难发现,英语图书始终是市场的主角。近一两年来,  相似文献   

10.
观点摘要     
邬书林: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06年中国出版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要继续抓好国际书展的参展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平台,吸引国际重要出版集团每年到中国来参展,洽谈业务、交流经验、版权合作,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办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书展。三是精心组织走出去重大工程。扩大中国图书和汉语教材的国际影响、国际市场。四是鼓励出版发行单位到境外兴办实体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重组、并购等形式拓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出版发行业务,努力推动中国图书进入…  相似文献   

11.
孔祥莉 《采.写.编》2021,(10):123-124
图书出版的众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编辑工作,因为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图书能不能被市场认可,出版机构在行业内竞争力强弱,都与图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图书编辑人员要提高自我要求,提升图书编校的专业能力,在编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技巧的同时,更要具备工匠精神.因为精益求精,图书质量才有保障,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才会增强,市场中优质图书也就会越来越多.本文以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为讨论对象,就做好这项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供进一步优化图书编辑工作途径,仅供图书出版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茹静 《出版广角》2012,(9):36-38
正只有通过本土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地深入海外市场。清晰的海外战略,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真正实现经营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把"走出去"真正变为"走进去"。背景资料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国常青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是落实中央(83)15号文件关于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精神,由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传媒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动力.也为中国传媒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中国电影在全球销售、很多报刊出版海外版、对外电台和对外电视频道的落地等逐步推进,图书已经开始较多地输出版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单纯的电视产品也有北京电视台和海外电视台的节目交换等等,这些都为讨论中国传媒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出版社(简称高教社)一直积极倡导并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工作方针,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书展、海外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图书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许清 《编辑之友》2010,(10):34-36
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下简称"图博会")于2010年9月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这届图博会对国内的出版社而言,是图书展示、版权交易、让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利平台;对外国出版社来说,是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文化与图书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对主宾国而言,这个意愿更是非同凡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图博会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走出去"的图书,还可以与国内外的很多名人、名家面对面.喜欢国外作品的,可以在现场见到各个国的精品图书.此次图博会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1841家中外出版机构汇聚北京,展览展示约20万种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由于国际间经济互利贸易、科学技术合作、学术文化交流的迅猛发展,许多领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而这种"国际化"现在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新的阶段,以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利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面向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经济的水平。作为传播和积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成果的图书出版业,也走上日益"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话语权"、"失语"、"国际化"是当今时髦的语词.2004年,当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开幕的时候,这三个时髦的语词首先开始了聚会.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2011,(4):87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7次工作会议近日在杭州举行。这一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累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54个国家的322家出版机构签订了455个资助协议,涉及33个文版的1558种图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2006年起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让各国读者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