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网络计量学方法在网站评价中的应用及其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网络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将网络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划分为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评价方法三种。在分析和讨论前人关于网络计量学在网站评价中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网站评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计量学应用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计量学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验和探索的阶段。文章对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在网络计量学应用当中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加强网络计量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在网络信息计量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主要来源于3个学科领域,即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数字统计学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提出由理论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和结果展现方法构成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的三维框架,以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科的学科范式的形成。图1。表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4.
博客计量学的“独立资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博客计量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尝试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体系三方面分析博客计量学的“独立资格。结果表明:在博客计量学的独立发展过程中,可以网络信息计量学为参照,但因为网络计量学自身也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方法并未成熟,沿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计量学综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文章对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了一个综述。首先探讨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然后论述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工具等基础理论问题,最后从网络搜索引擎、网络链接分析、Web挖掘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参考文献145。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网络信息计量学”(Webometrics,或译为“网络计量学”)诞生10周年。1997年,丹麦学者T.C阿曼德(T.C.Almind)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o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信息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计量学:互联网上的文献计量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网络计量学是文献计量学的拓展。这篇论文介绍了网络计量学在互联网上信息分析与测量的标准方法。论述利用Web开发技术,在网上进行计量设计、计量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对CSSCI中收录的2000-2005年网络信息计量学的109篇被引文献进行了作者共被引分析,归纳了国内网络信息计量学领域的作者群体,指出当前国内主要集中于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内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的作者共被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对CSSCI中收录的2000—2005年网络信息计量学的109篇被引文献进行了作者共被引分析,归纳了国内网络信息计量学领域的作者群体,指出当前国内主要集中于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点、学术地位、社会影响、写作特点、内容体系、应用范围等方面对邱均平教授等的《网络数据分析》一书进行介绍和评价,认为该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并创造性地将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新理论与定量的方法引入网络数据分析和网络传播研究,是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面的难得之作。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晓梅 《编辑学报》2017,29(6):535-537
为进一步有效地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制并实施科技期刊编排规范(企业标准)是有效手段之一.以《环境工程学报》为例,阐明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原则;简明列出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步骤;详细介绍期刊编排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有利于编辑、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国家标准和规范;利于期刊稿件体例格式的统一,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和工作效率;利于增强编辑部团队的凝聚力并提高编辑部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为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文化档案资源开发是揭示和传播改革开放文化,推进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立足改革开放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揭示改革开放典型实践主体形成档案所蕴含的改革开放精神与行为特征,是传播改革开放文化的重要形式。档案馆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来选择档案资源开发主题,通过开放合作策略的实施,推进改革开放文化档案数字化开发与传播,满足不同社会对象在改革开放文化建设中对档案资源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培育具有卓越特性的科技馆群体是促进科技馆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博物馆领域追求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整体概述,重点梳理卓越绩效模式在欧洲博物馆的应用,以及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认证的进程。结合国外科技馆追求卓越的实践经验,厘清卓越科技馆的内涵外延,有助于在现有的科技馆评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卓越科技馆评估路径,为培育卓越的科技馆群体,促进现代科技馆体系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新的发展机遇期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世纪之交,学术领域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掀起了一个高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并将体现出以下特点:理论化与致用化并融、继承化与创新化并融、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融、技术化与人文化并融、集合化与专门化并融、同步化与超前化并融、宏观化与微观化并融、定性化与定量化并融、个体化与团队化并融、宽松化与规范化并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是大自然。本文对于实践、大脑活动对科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财富对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科学和艺术的效益,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影响,以及科学和艺术相互结合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相似文献   

19.
未来图书馆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可移动、智慧服务的新形态,其资源全面融合、无缝链接;图书馆的职能也不仅仅是进行文献服务,将会扩展到服务于国家战略。图书馆的五大重要使命包括: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引领学科发展。未来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掌握新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注重图书馆资源建构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馆员使命感和能力的培育,提高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在图书馆实习当作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十八大提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探讨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通 过分析国内外的高校科技人才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国内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设 置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师资队伍弱和教学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 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包括: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推 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创业;与国外联合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