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华文明是人类史上持续发展数千年而未曾中断历史进程的唯一文明。关于中华文明之起源的研究由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为该项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追踪世界学术发展的动态,拓展研究视野,在40多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求真探索,破解中华文明起源之谜,这是时代对当代中国史学界提出的挑战。湖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陈剩勇新著《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之谜破译》(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黄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斌 《新闻爱好者》2008,(11):76-77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流传至今的人类文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古以来许多学者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开端于1928年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的发掘。“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理清了先秦历史的起承转合和发展脉络,为继续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启动,则必将在完整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进程及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历史有很多的断裂之处和未解之谜,而考古就是试图接上这些断了的链条。 正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将历史的缺环弥补,并将中华文明大大地推前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大视野》共八册,是一套向青少年讲述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图书,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一百多位著名学者参与编写.全书以中华文明发展为线索,上自远古的传说,下至五四运动,内容涉及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历史、考古、地理、科技、民俗、中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图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演变、发展的历史,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理想范本.  相似文献   

5.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6.
陈光鑫 《兰台世界》2017,(20):119-120
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新石器晚期的燕地考古文化研究对探讨中华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过程有着独特的价值。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后岗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均在桑干河-永定河流域有所发现,说明当时燕地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杨定安 《出版参考》2007,(9X):13-13
《中华文明大视野》共八册,是一套向青少年讲述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图书,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教授担任主编,一百多位著名学者参与编写。全书以中华文明发展为线索,上自远古的传说,下至五四运动,内容涉及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历史、考古、地理、科技、民俗、中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图书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演变、发展的历史,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理想范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传真》:文献+考古,演绎中国历史刘炜 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 本丛书是一部以传世和出土文物演绎中国历史的普及性读物,书中突破了传统通史读物注重叙述王朝兴衰史的框架,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聚会到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中,依据大量的一手文物,结合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料,对从原始社会到清朝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座现代化地下遗址博物馆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2006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中国最大的汉文化核心景区中国国家旅游名片汉阳陵博物馆是依托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建成的融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位  相似文献   

10.
如今,新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许多以往电视中所无法呈现出来的画面变为现实.国内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运用全新的场景营造手段,将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丰硕的考古成果运用技术化场景进行呈现,利用现代表现手法营造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创新了考古类节目的影像呈现方式.这种创新的技术化场景营造手段既充分展示了中华文...  相似文献   

11.
香港商务印书馆去年出版的《中华文明传真》,用文献和考古学的方法,以最新的考古成果全方位的视觉效果,将中国的历史重新演绎,被业内人士誉为去年中国出版最好的丛书之一,曾雄居亚太区的中文书畅销书榜,最近更在新加坡热卖。  相似文献   

12.
斯文·赫定发现楼兰举世震惊,20世纪前30年成为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的楼兰大探险时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楼兰成为军事禁区。1979年借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的机缘,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到达楼兰,中国学者在楼兰被发现半个多世纪后,才实现到楼兰考古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刘静  袁文 《报林求索》2009,(7):40-40
<正>自隋唐以来,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渗透进每个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惯,细雨无声般默默地启迪着我们每个人的大智大慧。佛教文化和民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展》于7月24日~9月24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主要汇集了全国九省份、十几处重要考古发现的120件(组)文物精品。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大多是近年来中国内地考古的新成果。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我国主流媒体关于二十大的一系列报道,彰显出中国叙事体系建构在实践中的探索:叙事主题维度,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要素突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叙事视角维度,多重视角相结合,展现生动的中国形象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叙事结构维度,全面总结和重点突出相结合,诠释并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圣地重现     
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相当于五帝时代甚至更早,中国各地已有相当高的文化与文明,这些考古发现自然牵动着中国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卫庶 《新闻战线》2022,(13):2-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江西省的一个大事件,也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的海昏侯墓系列考古直播做足了可听性的文章,深挖新闻点,体现进程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为未来广播考古直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考古重大发现消息频传2010年,震惊世界的元代古船及包括元青花在内的116件珍贵文物在山东省菏泽市破土而出。随后,地处鲁西南的菏泽市,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在考古领域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关注。让人没想到的是,发现元代古沉船的第二年,即2011年,全国规格最高的"黄肠题凑"制汉墓又在菏泽市的定陶县与世人见面。定陶西汉大墓中所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自隋唐以来,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渗透进我们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渗透进每个华夏儿女的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惯,细雨无声般默默地启迪着我们每个人的大智大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