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敏  梁佳 《新闻窗》2011,(2):91-92
现代社会,学校与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如果说学校是让人们接受教育信息的地方.那么媒介则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潜移默化,它所传播的各种信息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高校校报是学校教育与媒介传播功能的结合体,编辑在对文章的辨别、选择、加工过程中必须具备先进的媒介素养理念,  相似文献   

3.
张宏伟 《青年记者》2016,(33):24-25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
  人类社会的每次媒介技术革命都会对旧媒介产生冲击和影响,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第五次媒介革命与之前有着显著的不同:政府已经很难再对整个社会的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利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个人为中心的用户的加入使这场新媒介革命变得与众不同,形成了新型的媒体文化--参与式文化。这种文化是以身份认同为基础,以表达和分享为目的,以主动生产和传播信息为表现,以多媒体交互为主要沟通渠道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4.
毕一鸣 《新闻界》2002,(6):32-33
媒介环境是指把社会信息系统和个人信息系统连结起来的现代传播媒介所营造的一种社会环境,它又可以区分为社会媒介环境和个人媒介环境两类。现代社会媒介环境的特点是遍布全球的传播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把世界变成一个虚拟的社区、一个“地球村”;现代个人媒介环境的特点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依赖各种传播媒介,多媒体、多功能、多选择的电子媒介逐渐普及到现代家庭生活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媒介的出现和逐渐普及,使得受众,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受众,在对媒介的需求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李飞 《新闻世界》2010,(8):203-204
媒介技术的进步和传播产品的大众化,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渗透到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日益依赖媒体来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媒体已成为各年龄段受众社会化重要的渠道。信息世界偏向于追求纷繁复杂,而人类的内心世界倾向于追求井然有序,二者之间的矛盾为受众社会化失败和偏离埋下了诱因。本文探讨媒介对受众社会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探寻减轻这种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和大众传播媒介发生联系。对传播内容的正确解读和客观评价,对传播手段的必要了解和熟练驾驭,对传播信息的快速判断和有效利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然而,对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即使在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其教学活动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上,在实践上少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数字媒介与社交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时间可以压缩、空间可以放大的虚拟传播环境。所谓虚拟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数字媒介技术创造的"现实"沟通的经验世界。它戏剧性地改变着人际乃至组织传播的互动行为,体现了媒介发展对传播偏向和人类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影响。当传播媒介技术的远程控制与跨界的组织工作方式成为虚拟和超自然的现实的时候,虚拟组织这一全新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以它独特的传播沟通方式得到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9.
传播之变     
人际传播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不少人感到,当传播进入多屏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屏幕沟通、借助屏幕表达,人际传播方式已经渐行渐远了.不过,被遮蔽的现实是:人际传播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迎来了自身的超越;媒介融合生态下的“人机交往”正逐渐构成对原生态人际传播的一种超越与回归. 以强大传播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聚为基础,“网络连接一切”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不仅媒介成为人的延伸,可穿戴设备使人与物的连接日益紧密,人也构成媒介环境的一部分.互动传播常态化,并深入向专注于个人的动态定制化、浸入式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诸子对传播功能的认识与应用何庆良传播功能是传播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就广义的传播而言,传播并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的交流,而是包括一切传播和分享思想、资料和事实的个人或群体的社会活动。在当今时代,传播已被视为一种社会需要,一种政治工具,一股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考察和谐社会的建设,电视媒介传播有其广阔的发挥空间,在阶层认同、阶层沟通以及阶层流动上电视传播都能产生正面、积极的传播效果,这不仅是电视作为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深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茜  刘清渭  闵勇  吴晔 《传媒》2023,(10):23-25
<正>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媒介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连接关系重新建构、迭代的过程。在互联网1.0模式下,“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的模式打通了个体与内容的连接,一个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够迅速及时地获取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互联网2.0模式是社交媒体的时代,其本质特征是参与、展示和信息互动,互联网充当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互联网3.0模式下,互联网媒介建构起一张全方位连接人与外部世界的交互网络。在此过程中,原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生改变,机器和算法被纳入了互联网媒介系统运行的核心位置,人与机器发生了间接互动。进入互联网4.0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电子传播,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介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思维领域。麦克卢汉就此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念,这对于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载体的观点来说,无疑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整个世界都被小小的电脑芯片和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地复杂化和精细化,在科技为媒介更替与升级提供物质支撑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了新媒介时代。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人类交流、传播、沟通的先天性和必需性,在对象化的社会实践、交流活动中,每个活动主体都是一个新闻制造者和传播者,新闻传播者与媒介彼此建构,并且,两者形成的媒介新闻传播实践影响、促进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3G:第三媒介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开启的新信息与传播技术是否能将我们载入一个全新的媒介时代呢?在第二媒介时代及之前,信息在世界中,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流动;但如今,生活、文化,甚至整个社会在信息中流动。这一倒转的发生可以说是第三媒介时代的典型经验。与此相应的传播巨变是必然的。从即时深度交互式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到新闻次级化生态及远程接近权的拾得与权力控制的重新分配等视角,我们可以初步窥探出这场巨变的端倪。  相似文献   

16.
新闻性周刊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类型,从世界范围内看,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新闻周刊的出现及其业务实践,为人类新闻传播史做出了许多独创性贡献,在社会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像美国的《时代》、《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众媒介,对国际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为鉴,以钟汉良粉丝群体传播与媒介传播的实践活动为例,考察分析仪式下粉丝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粉丝作为一个个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其传播仪式的意义,就是通过借助各种符号表征方式,凝聚人心加强集体内部团结,在建构粉丝文化中发掘更多正面健康积极的意义,从而获得外部世界更多接纳和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后互联网时代,媒体不但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而且是产业链重组以及社会生态重构的中介;不但是信息传播的平台,而且是社会应用的平台.主要表现在:其一,作为关系的中介:从信息生产到关系生产;其二,作为智能的中介: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其三,作为创业的中介:从信息平台到创业平台.对于媒体组织而言,从媒介到中介的转型,就是要适应后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而做好布局,以实现“跳出出版做出版,超越媒介看媒介”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它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信息变动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毕竟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再现,这其中或多或少包含着个人的意志,加之当前社会是一个媒介爆炸的时代,各媒介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以及新奇等表现形式的探索总是竭尽所能,因此,在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过程就会存在着一些伦理失范的现象。本文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新闻工作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庆洁 《传媒》2012,(2):71-72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传播时代,政府形象塑造作为常态的沟通与传播管理,使执政理念得以流通,让百姓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社会管理。本文从政府形象塑造出发,对危机事件下的舆论引导策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