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 毫秒
71.
校地合作共建视野中政府与高校的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地合作共建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机制的约束,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力不足,校地合作共建较难有效地开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对政府和高校在合作共建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地方政府应当是校地互动合作共建的主导者,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决策参与者,高校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高校应当是地方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者,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者,地方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72.
池州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自觉培育和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之路:即完善学校顶层设计,着力创新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定位;发挥优势,面向需求,着力培育发展优化特色学科专业;转变观念,大胆改革,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体制;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着力提高科技对地域经济社会贡献度;凝聚校魂,培育品牌,着力创建富有个性的大学校园文化;扩大开放,开阔视野,着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3.
本文基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原则、素质目标、课程结构体系等问题。并以池州学院为例,理论联系实践,提出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基础教育的预备教师,他们应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专门学科素质、教育素质;其课程结构体系必须体现"三性"即高等教育共性、高师教育个性、基础教育特性;构建了通识类、学科类、教育类三大类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4.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历史与条件限制,较难准确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文章认为,高职教育应瞄准市场,服务一线,面向生产,面向实践。人才培养中应坚持理论够用,技能过硬;一专多能,双师多证的定位原则,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不失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5.
师范院校办高职专业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实际出发,就师范院校如何办高职专业,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6.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7.
对方文章先生创作的历史传奇黄梅戏<情洒杏花村>从历史、情感、艺术三种视角进行了全面的文化把握与定位审思,认为该剧艺术地再现了杜牧与杏花村的传奇故事,剧本依托本事但又不拘成说,既着重历史原则,又着重艺术原则,既暗含历史真实,又表现情感真实.剧本将杜牧与鹤娘的爱情、杜牧与池州的民情这两种情感交织互渗,透射出了杜牧强烈的民本意识.该剧结构安排精当合理,人物形象塑造独具匠心,情节设计贴切巧妙,将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和民俗风情渗透进剧情之中,无疑也增强了该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8.
我国的粮食直接补贴经过试点之后,即将在全国全面展开.然而,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将遇到诸多障碍.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建议我国的粮食直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只限在粮食主产区进行,同时,要搞好各项配套改革.只有待到条件确实全面成熟时,再考虑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9.
本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安徽贵池傩戏傩化研究的现状、贵池傩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贵池傩的研究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并对贵池傩的研究方法、调研形式、研究的重难点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思考与构想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贵池傩的学术化内蕴。  相似文献   
80.
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提出应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者认为高校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应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观、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体现生本理念,真正落实“三个为了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的改革应以教师为本,作者认为,高校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学科专业建设的执行者,学术科研的主持者,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的落实者,所以学校各项改革应体现向教师倾斜的精神。高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应树立新型的学生管理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树立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教育管理理念,高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为师生积极主动的服务,实现学校内外各种关系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