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教育政策学看美国加州新双语教育政策(227提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教育政策学角度分析加州新双语教育政策(227提案)形成的必然性,同时提出227提案并非一剂医治移民孩子教育问题的良药,并由此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2.
现代社会生活的国际化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较教育对此作出了适时的反应。二战后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共同主题就是教育国际化,现代派比较教育理论、从属理论、互补理论的研究推动和深化了人们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
顶点课程是美国高校为高年级学生,特别是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开设的一种综合性课程,使学生反思和整合所学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成功过渡到职业生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美国大学顶点课程的内涵,介绍顶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效果,试图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一种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
锦州市自来水公司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来水公司创建节约型企业不仅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论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给人类带来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心理学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某种特定语言可能给人带来特定思维定势,尤其是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这种思维定势会形成某些学习上的障碍,使人们容易无意识地用母语中形成的习惯来衡量接受所学的新语言,形成对所学新语言的无意干扰和排斥。外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学习外语时的这种消极困素化为对外语学习有利的积极因素,首先要把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进行一番系统的、精密的对比,掌握一些彼此间的对应规律。本文将从文字、词语、句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  相似文献   
26.
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显性与隐性学力,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三维循环式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三维互动循环式语言教与学的大平台,其特点是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下的学习实践和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教师之间是互动的(所有资源是共享的,对学生知识背景的了解是互通的);学生之间和学生自我学习不同阶段、不同技能操练之间是互动的。学生的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会得到充分张扬与提高。  相似文献   
27.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强风险管理是有效规避办学风险、提高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途径.从风险成因的角度来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面临12类风险.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滞后、管理力量薄弱和风险处置不当等.强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管理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加强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建设,建立风险分担与转移机制和优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8.
从立法看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生迁与技术教育的立法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其立法体现了生涯与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本文试从生涯与技术教育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受教育者、教育方式、办学职能以及办学力量等六个方面分析其在立法中体现的开放性.通过分析开放性的利弊,试图能对中国职业教育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29.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年龄在十五六岁以上的成年学生)在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进步较快,相比之下在语音语调方面却进步迟缓。经考察发现,较普遍地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常用自己习惯的本族语(汉语)的音或调代替尚不习惯的外语的音或调;不加区别地使用音素中包含的多个实际音。根本问题在于:对英汉两种音素的异同认识不足,把音素与实际音混为一谈,对英语语调的特点缺乏深刻理解,或归结一点,对“听”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