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素质教育经历了从“全面实施”到“全面推进”再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不仅要求解决行动层面的实施问题、制度层面的推进问题,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体要求。为此,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体系,在政府层面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在学校层面建立起完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2.
学生在特定场景中的行为表现,是其内在的关系意义的表达。经验和前见使得教师往往受对学生行为情势评估之支配而常常忽略学生行为的关系意义,仅专注于学生的行为表现,致使教育出发点选择发生谬误,导致教育的无效或低效。有效的教育实践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学生行为的关系意义,重构学生行为由以发生的背景、处境、意图与决定之关系。为此,教师应该采取以质问方式而显现的对话方法,借此解除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之蔽。  相似文献   
103.
现代公共教育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20世纪末以来公共教育的结构转型带来对传统的公共教育概念及观念的挑战.为此需要以公共教育的公共性来反思和批判公共教育的应有理念与实践表征.公共教育的公共性所表明的是,是教育的正当性或正义性,其核心价值理念包括教育平等、教育正义和教育权利等三个方面,因而公共教育的公共性在实践中应表现为公共教育的平等性、公益性和权利性.  相似文献   
104.
"启发式"教学的"中外"与"古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发式教学源自孔子和苏格拉底,并且现代教学论亦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原则。然而,启发式教学的“古今”与“中外”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野。这种分野的实质其实是哲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教育之不同取向所致。当今要恢复古典时期的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抛弃工具主义理性。把启发式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对话视作师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5.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移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并将发展教育列为社会建设诸要素之首;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刊就此约请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学术创新团队成员举行笔谈,多角度的解读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问题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6.
高师院校教育系科改革是当前师范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教育系科的培养作了新的定位,并就学制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计划委托项目:《面向21世纪教育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省属师大教育系科的改革模式与方案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子课题组负责人王守恒副教授。查啸虎副教授、姚本先副教授、龙文祥副教授、孙德玉副教授、金维才副教授等对本文的撰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教育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预示着教育系生存空间的危机。针对这一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问题,自1992年以来,安师大教育系着手进行了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调整与改革。这种调整…  相似文献   
108.
清末所确立的乡村学校体系制度框架延续至今,未曾有根本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的管理体制经历了由县管到乡镇管再到以县为主的体制变革,然而我国乡村学校的体系并没有随之而做相应调整.现有乡村学校体系由教学点、乡村完全小学、中心学校、初级中学构成,中心学校、乡村完全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各自独立分设办学.由乡村社...  相似文献   
109.
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构建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体系的应然之义,也是培养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实现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三孩”政策配套体系建设的应有举措,是完善托育服务质量测评标准体系建设的实然选择,是技能型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应然选择。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表征为彰显课程内容线性与多元的结合,促进岗位技能与通识性知识的协同发展,实现职业规划与岗位实践类课程的协调联通,凸显“医育结合”回应性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特色。推进高职院校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创新“三元育人”的课程理念,建立岗位“学分银行”制度;对接岗位素质模型标准,打造“全链式集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U-G-S”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树立“岗课证融通”的技能型课程建设理念,实现多维动态化课程治理。  相似文献   
110.
澳大利亚于21世纪初为破质量危机困境,举国家之力重构其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系统。通过顶层设计,解构教育质量的分段标准、学生成长的阶段特征,打破评价的机构壁垒、整合重复性调查,以发展的评价观,最终建构成了一套覆盖学生从入学、求学、毕业到初期职业发展的常态化评价系统。为保障其质量,澳大利亚在整合的过程中,确保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广泛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建立集中民主制,保障论证和试验的过程充分融合不同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寻找改革矛盾中的最大公约数和顺利推进改革。澳大利亚的经验对于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常态化教学质量调查系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