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年来,为了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力受到了普遍关注。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学教学设计,是目前广大大学教师所困惑的实践问题。该研究的目标是从大学教学过程出发,为大学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学教师编制教学指导书、设计教学方案和了解大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2.
Web1.0使我们的学习走进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来解决问题,搜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面向Web的学习。Web2.0使我们可以发布自己的问题和计算机进行互动,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是一种与Web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Web3.0是Web的一种个性化、服务性的推送学习,是一种在用Web的智能化的自适应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必将改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3.
利用《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2078篇教育技术学学位论文中的3853个关键词为调研对象,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研究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索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变化趋势等。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把全社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服务供给呈现出社会化趋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将推动供给来源从"大包大揽"转向"多元协同",服务方式从"标准生产"转向"个性定制",教育监管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依循这一思路,未来教育发展将从标准化走向精细化,业务分工更加细化,非核心、标准化和特需型教育业务将逐步实现服务外包。为了有效推进教育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实践,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加强绩效评估和风险预防,培育教育服务新业态;另一方面,要完善新型教育服务监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事中监管,注重行业自律,从而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学校开放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5.
为了加强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ICT教师培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我国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本小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的分析,吸取其中的优点,以为我国小学教师ICT研修提供帮助。研究基于日本文部科学省《小学学习指导纲要说明》中有关信息化相关词语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教师ICT活用指导力比照表,以此明确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制定学习指导纲要说明中对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特征的描述,以期能对我国教学教师ICT活用指导力研修以及在国家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6.
教育技术学之传记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是否有或者应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的一个争议问题。任何一个领域或者学科都没有必要强求专属于本领域或本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恰当和合理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关注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却忽视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与价值。回顾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关键人物是推动这一学科本土化发展的原动力。传记研究对于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历史的作用以及个人与文化群体、个人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来说,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的架构是历史的,背景是社会学的,目的是文化人类学的。它以生命经验为研究核心,重视个人主体性的表达和过程资料的提供,重视叙述性、脉络性和历史性等方面的价值,能够克服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对立,避免理论探究与实证经验的分离,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了解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运用传记研究方法,可以将技术促进与改善教育作为联系的焦点,审视"人"通过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种种自我表演,为梳理教育技术基本思想和发展历程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编程教育多将重心放在训练儿童的编码操作技能,忽视了编程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偏离了儿童编程教育的本真之意,而探索创生多元化的编程教学方式以发展儿童编程思维才是儿童编程教育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编程发展历史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与教育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文章以建造主义为理论视角并以活动理论作为实践承接,结合具身化、游戏化、叙事化和协作化的活动实践原则,构建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教学模式;最后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示例,并辅以教学应用效果,说明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促进儿童计算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以期为儿童编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2004-2008年度《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了2178篇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针对这些论文中的3853个关键词,运用词对关键词、相对词频统计和理论词对关键词矩阵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5年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热点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网络课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等。总体来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研究群体,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还有一些研究空白,需要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30.
人工智能为教学注入新生力量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反思。算法偏见、隐私侵犯及情感忽视触发了智能教育中人机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决策自主权虚置。人工智能教学决策中应凸显“人”之主体性,建立由教师信心主导的决策模式能帮助教师挣脱技术中心的拜物主义泥沼,实现决策独立场,并释放错误归因的心理枷锁,坚守教学主体责任,同时发挥教学的感通性,降低智能情感依赖。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为教师决策效能的影响要素解构提供了分析框架,教师智能认知误区和职业危机感主导了信心机制的建立,自身行为的成败及替代经验连接着教学的信心与行为。人—机—智能情境因素各主体的能量转移影响着系统的和谐交互。由此,从技术主体、关系维系与机制保障三层面设计教学决策中“人”之主体性的实现路径,建立解释与理解双向发展的智能教育体系,着力塑造人—机—情境协同共生的智能教学互信生态,并不断完善智能决策伦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重启人工智能教育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