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体育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目前对准教师进行的教学技能的培养中较普遍地存在着高师院校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而轻教学技能的训练、准教师所学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学的教学实际相脱节等方面的问题.应用“脚手架”理论,可为准教师搭建确立自己的教学信念的“脚手架”、学习教学知识的“脚手架”和进行教育实践的“脚手架”,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黎安琪  徐斌艳 《数学教学》2023,(2):19-22+10
<正>1引言当今的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还更加注重深层的本质理解、深度的学生参与、深入的知识建构,提倡更为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与素养.全概率公式是新课标概率与统计领域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内容,位于人教A版教科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七章7.1.2节.此前,学生已能够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该节在此基础上引入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以进一步研究复杂事件的概率问题.但由于全概率公式原本是大学才会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种广义学习概念的交往性学习应该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往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将有助于学生自信能力的提高、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将着重介绍培养交往性学习的五阶段模式 ,详细分析交往性学习能力形成的渐进过程 ,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反映各阶段进行交往性学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德国的教育历来重视个性的和谐发展,早在十八世纪,被誉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曾警告教育者“不要进行过渡的教育,要避免运用一切不必要的强制,这样的强制可能使儿童无所适从,可能抑制他们的情绪,毁灭他们的乐趣;同时这还可能毁灭他们今后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45.
1研究背景21世纪以来,各国数学课程改革为数学学习赋予了新的内涵,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  相似文献   
46.
47.
关注第一背后的潜在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艳 《上海教育》2010,(24):41-41
2009年的PISA评估结果,上海学生各项测试的平均成绩均排名第一,引起PISA参与国和地区的极大兴趣。经济发达的参与国再一次对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质量产出正相关的观点提出质疑。而上海的这些成绩也再一次证明了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8.
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理论依据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丰富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2004年底德国出台了首部全联邦性的教师教育标准。这部标准重新界定职业教师应该承担的五大任务,同时提出为完成这些任务应该拥有的能力标准,并且强调在大学学习阶段以及实践学习阶段共同完成对教师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培训。  相似文献   
49.
在华东师范大学 5 0周年校庆之际 ,我们有幸邀请到德国著名教育家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本纳教授以及图宾根大学教育系系主任蔡德勒教授。在两位专家开设校庆学术报告之余 ,我们就国际教育研究热点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入交谈 ,尤其围绕着新一轮的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 (PISA)发表各自的观点。征得两位教授的同意 ,将交谈的部分内容在此发表。  相似文献   
50.
德国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的发展上,通过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的改革,来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本仅对教学内容的变革进行透视。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加强外语教育力度;重视校企合作,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