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曾经有件事触动我的心灵.触动,那是一种感觉、一种感触、一种感动、一种感慨!俗话说的好("的"应为"得")世事难以预料,确实,也许通过一种途径和一种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不良之举会使人走上绝路,也有可能会断送人的前途,断送人的一生、人的命运刹住.……  相似文献   
42.
日常生活中少有震撼心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情景,却常常只是心灵的微颤,比如我们的心头经常会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或是内心被隐隐触动了一下,或是一个闪念,如流星乍过。这些心灵的最初微颤往往突发于非预期的瞬间,由于我们不在意,它们很快就湮没了、消逝了。但是对写作来讲,它们却至关重要,不可忽视。不少作家常常会随手记下突现于脑海的一点感触或  相似文献   
43.
教书三十余载,批阅作文无数,唯有这一次批了个满分.而作者却是一位最偷懒的学生。  相似文献   
44.
对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效率不高的问题,除了要从教师和课堂去寻找原因,还应看到一些影响它的外部因素。———家庭因素。笔者曾先后对数十名理科成绩拔尖而语文学习滞后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家庭大都缺乏文化气息,家庭成员间缺少文化信息的传递和精神交流。那些天资聪慧的孩子生活在“有酒柜而无书柜”、“嗜好广泛,惟独不爱读书”的家庭之中,从小就缺少必要的主动阅读,兴趣培养错失了最佳时机,积淀知识的源流被阻塞了。说他们的语文输在“起跑阶段”并不为过。学习语文不同于数理,是慢动,底蕴的积累也决非仅在课堂就能完成。书香…  相似文献   
45.
“落水狗”人皆厌恶,但是台湾女作家钟玲笔下的落水狗却讨人喜欢,“她”还有着一个文雅的名字——淑女。通过对淑女几次落水经历的描述,作品表现的是动物优于人类的天性,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某些弱点。  相似文献   
46.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工作中的激情和创新精神并非都是源自"敬业爱生"的理念,而主要来自工作中学生带给他的快慰和乐趣. 当教师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具备了欣赏的眼光、交流的艺术和悲悯的情怀时,他就会获得高于别人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47.
自育与育人     
毛荣富 《上海教育》2007,(6B):57-57
记得二十多年之前,有个学生问我,是孤独好,还是合群好。她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她开始有了孤独感之后,就常有惶然不安之感。我告诉她,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有过孤独的体验。上高中时,我曾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多么的孤独啊。老师竟说这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还要我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这在当时可是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8.
<正>最近,读到一首小诗《不同时期的梦》:童年时的梦/是一顿饱饭/爸爸一碗/妈妈一碗。少年时的梦/是平房变楼房/屋里有空调/冬暖夏凉。青春期的梦/是找个好对象/勤劳朴实贤惠/通情达理善良。中年时的梦/是公平正义相伴/民主与法治/不再是奢望。它的前三句均为铺垫,最后一句超越了"自我",写出了全体人民的"梦"。这首小诗启示我们:如果没有对自我的超越,只是囿于个人小天地,表现个人的心理诉求,是远远不够的。正因为此诗跳出了自我,  相似文献   
49.
毛荣富 《湖南教育》2004,(21):32-32
我清楚地记得,在读中学的作文课上,我最喜欢写的是游记。那时旅游还远不像今天这样成为了热点和时尚,但是到一次公园,或是一次郊游,都感到有许多东西可以写。记得那是梅雨时节,上学途中只见细雨霏微,一片片秧苗碧绿的稻田上面,白鹭翩跹。见此景色,马上就想起“漠漠水田飞白鹭”的唐诗,内心便有了一种惊喜,还在日记中记下了此景。现在,由于游记不在应试范围之内,游记写作便从学生作文中消失了,写不写游记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惜的是少了一份对自然的审美体验,而这对人的内在素质的形成和精神成长是不利的。体验自然,是一个从感性直观到心灵…  相似文献   
50.
写作让语文教学变得神圣1964年,怀着当作家的愿望,我考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习作常得老师好评,读大二的时候我便在《收获》上发表了长篇评论文章。而我把语文教学当作自己的追求和事业,是缘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两篇文章的获奖。当时上海《语文学习》先后举办了题为"中学生的语言美教育"和"语文教学与'三个面向'"的全国性征文比赛。远在边疆小城教书的我寄出两稿参赛,居然都得了奖,这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