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呈区域性失衡态势,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明显。梯度推移经济发展理论导致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教育投资的二元体制和试点学校发展策略是造成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采取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即中央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西部实施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区县农村实施转移支付。并完善评估制度,让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控制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培训的比例,防止重硬轻软、只建不用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2.
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携性、方便的上网功能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其教育应用提供了基础.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交互教学包括课堂互动教学和课外互动研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包括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交互的自主学习.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配套环境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3.
34.
利用Big6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
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缺乏使用教育信息资源外在动机的问题,从教育信息资源的特征和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过程入手,借鉴“教育信息券”的优势,提出用户“凭券使用、累计积分、定期结算、获得奖励”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将理论层面的认识引向实践可操作的桥梁优势,构建教育信息资源用户使用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作为刺激用户主动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措施,还可以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科学划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系统动力学为研究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性、动态性、非线性和长期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运用基模分析法获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主要反馈结构;构建资源质量与用户使用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通过模型测试,围绕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仿真。研究认为: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资源开发和使用激励机制,协调市场和政府两种信息资源配置方式,搭建资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反馈平台,构建良好的用户交流和信息化环境,采用价格调整、电子虚拟货币和积分等级形式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以期形成资源"开发—使用—反馈—改善"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7.
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烹饪教学的表现形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烹饪技能教学整合的实践,提出将现代教育技能教学平台作为演示工具、微格技能训练工具、学生个体自助式学习工具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工具等模式,并辅以教学案例阐述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平台设计和操作.  相似文献   
38.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互动范围越小。比较研究表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但互动强度不如传统的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应尽可能向师生互动强度高的同步视频互动技术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39.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传统信息载体相比,网络信息载体具有可复用、动态交互的本质特征,使得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以及资源的使用者与资源之间能够形成跨越时空的立体化互动。基于该现状,以长尾理论、里德定理为依据,以生态资源观和用户信息行为的前期研究的基础,构建了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模型。采用跟踪观察法,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跟帖、留言的分析,统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总量的变化,得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量的增加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规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质的增加,得出资源内容在广度上得到扩充,在深度上得到加深的结论;以量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单位时间内量的增加,得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过程具有生命周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传播都具有单向性,广播媒介、电视媒介没有从根本上颠覆纸质时代印刷媒介所支持的学习方式。网络媒介的海量存储、开放访问、社会性、用户生成内容等特性,使之有可能对学习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研究者从基于资源与基于互动两个维度分析媒介变迁引发的学习方式变革。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习资源媒介由纸质资源演变到与数字资源并存,由封闭资源演变到与开放资源并存,由系统资源演变到与碎片资源并存;学习互动媒介由人际之间的口头语言演变到与网络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媒介并存。通过该文调查研究表明,媒介的变迁,特别是随着学习者对网络媒介接触的增加,课外学习方式由被动变得主动,不论是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还是基于互动的协作学习,互联网对学习者的支持都比其他媒介更为有效;课内学习方式由单一变得多元,学习者在课外依托互联网所开展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具备了反哺课堂的能力,学习者不再是单纯地消费教授者所提供的讲授服务,而是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