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焚巾曲》是流传于黔东南巴拉河两岸的丧葬风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本性或生命形式。这种本性或生命形式是由时间、空间与方式完美融合而成的。即某一族群在某一历史时期依据生境而构建的族群文化方式,但其本性与生命一直贯穿于全部的发展历程中。因此,我们不能说"原生态文化"是被设想出来的,是"被原生态"的,是"想象的原生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2.
关于苗族本土生态知识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科学相比,对人文社会的研究,格尔兹的理论总是少了一些"科学性"与"理性"。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不能苛求格尔兹,他的贡献是卓越的,值得称道。但我们研究苗族本土生态知识时要对格尔兹的理论进行调整:一方面要使用"阐释"与"深描"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对其科学性与逻辑性进行探讨。苗族本土生态知识是该民族关于生命形态的认知与描摹,采用的基础知识、阐释、思路基本上是从鸟与树的生息繁衍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对苗族本土生态知识阐释系统进行再阐释的时候,探明苗族本土生态知识与科学是有联系的,苗族本土生态知识的阐释系统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但其自身却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相似文献   
33.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 ,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 ,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 ,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 ,只有这种“和谐共存” ,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4.
苗族服饰剪纸是刺绣艺术的派生物。在制作苗族刺绣时,首先在绣面上将图案制作出来,然后用不同的绣制方法来完成。由于剪纸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又不弄脏绣面,给苗族刺绣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苗族妇女一般喜欢使用剪纸图案作为制作刺绣的“蓝本”。苗族服饰剪纸苗语叫“给亩”,本地汉语叫“剪花”。苗族古歌《跋山涉水》曾这样唱:“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苗族服饰剪纸历史之久远,以及与苗族生活的息息相关。这些古朴的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蓝本”被装饰在衣服的胸襟、肩、袖、围腰上,世代传承,成为苗族区别于他民族的族徽。苗族支系复杂,服饰亦是不同宗支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5.
清咸同年间.黔东南等地爆发了以张秀眉为首的苗族农民起义.他们与各地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相配合.和侗、水、布依、瑶等民族的农民起义军协同作战.后来又与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取得了联系.直接或间接打击了封建王朝和帝国主义.先后坚持了18年之久,是苗族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