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791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当下的中国教坛,各种国际教育思潮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历经本土化解读、融入新课标和新教材后走进了课堂,于是课程改革深化的视点转向课堂,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面对课程资源研发、课堂角色转换、教学行为更新、课堂环境构建等等专业发展的新命  相似文献   
22.
一、学习项目确定名称: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教学时数:8课时二、课例背景介绍《图形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课程中8个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的设计能力与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个人名片设计与制作是《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第二个学习项目,  相似文献   
23.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周国平先生给了我们答案:“善良、丰富、高贵。”六个字,令人怀念的品质。同样令人怀念的,还有“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我们忘了几千年前仓颉的灵感,也忘了这六个字中所蕴涵的美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东西。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从呼吸、发声、演唱、舞台表演方面举证、分析,阐述作者有关演唱的积极与松弛的心得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5.
反思型教师逐渐成为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其反思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基于博客的学习日志则为我们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提供了新途径.作者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开展了基于博客的行动研究,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发展和完善了以动机激发、写作指导和交互强化为基本框架的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并对博客的教学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阐述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和设置思路,根据高职特色,开发了以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期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7.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运行中,个体容易由于一些原因作出违背社会常理和社会规则的事情,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个体的美德教育。基于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和特点的研究,结合音乐带给人的心灵净化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音乐美学如何应用到美德教育中,以消除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8.
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阶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详细探讨了交互式教学下的学前教育视唱练耳和声乐教学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9.
何苾菲  吉星 《今日科苑》2020,(3):54-60,87
沈世钊院士是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他生逢抗战,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新中国成立初期,他选择科技报国,在哈工大"国内留苏";他科研成就斐然,是中国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理念。本文依据沈世钊院士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的口述资料,以及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献,尝试简单回顾其一生经历,展示老一辈杰出人物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