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重大科学创新往往以科学仪器和技术方法的突破为先导,科学仪器的进步可有力促进科学前沿方向的突破。随着生物力学、基因组学、超分辨率成像技术、单分子技术和生物信息网络分析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人员尝试从不同的时空角度开展生命现象发生机制的研究。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清论坛"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技术新仪器研制"研讨的内容,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仪器发展前沿,阐述了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的新仪器新技术的战略定位、发展趋势及需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生命科学部未来3—5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重点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32.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能够实现"人—机—物—环境"的泛在感知和智能互联,打造"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强化"学校—家庭—场馆—户外"多元学习场域的深度融通,构筑"学生—教师—家长"多端联动的智慧教育学习社区,以此重构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需要重视以下内容:研发与改进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教育产品、打造联通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构建人机协同学习的理论体系、划定智能教育产品应用的伦理边界、构建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等.  相似文献   
33.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学习成为未来学习的新常态。人机协同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和机器的分工和有机协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促进学生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增长,实现人机协同的教育智慧创生,完成超越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的复杂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认知发展、思维提升和智慧养成。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以学习者的智慧增长为核心,重视人和机器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强化人机角色的辨识与动态调整,加强人与机器自主度的灵活转换。本研究围绕面向知识掌握的“干预—自主”式学习、面向知识建构的“协作—探究”式学习、面向知识创造的“对话—协商”式学习,提出人机协同学习的典型模式,勾勒了人机协同学习的实践样态。未来人机协同学习需要优化智能学习干预的模式与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人机协同学习模式的探索,探究人机协同学习的发生机制,以支撑和引领智能时代学习模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4.
35.
从国际评估的委托方、评估目的、被评估方、评估方、评估议题、评估方法与信息来源、评估程序与周期、评估报告、评估效果与影响等维度,对包括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日本学术振兴会、欧盟第六框架计划、挪威研究理事会、奥地利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等在内的6个科学资助机构的国际评估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科学基金国际评估的共同特点与主要特色,为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的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6.
针对科学基金国际评估总体方案设计面临的方法论难题,本文尝试构建了循证评估设计方法,对其原理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科学基金国际评估总体方案设计展示了它的可行性。通过提取评估方案的关键构成要素并寻找支撑其内容的证据来源,构建了评估要素—证据矩阵并将之用于评估方案设计。研究表明,循证评估设计方法能为科学基金国际评估方案设计提供很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37.
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阵地,对科学教育的内涵追问与方法探索是推动新时代科学教育加法落地的重要根基。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如何成为人的主动学习行为,体现在科学知识内容、过程方法、教学规律和社会互动之中。本文通过对科学教育的内涵、问题和方法的探寻以深度回应新时代科学教育关键议题。科学教育的本质内涵在演化中逐渐丰富,发展至今已形成关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会等多重愿景的交互表征。时代性的政策演进与多元化的学科主题诠释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素养导向的人才观念和连续贯通的培养理念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育人趋势。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体现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及其互动的过程中,我国科学教育教与学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即学生高学业成就的背后表现为低水平思维与情感技能,教师专于学科教学而弱于跨学科和探究式教学,学生擅长双基掌握而缺乏高阶思维培养。因此,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应当广泛开展基于新兴技术和生理证据的实证与跨学科交叉研究,有效推进概念转变、元认知、科学论证、推理和建模等高阶思维教学实践,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规律,以达成科学教育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8.
39.
王悦  李晓轩  郑永和 《科研管理》2011,32(3):159-164
摘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国外著名科学资助机构近年来有关高风险探索性项目的典型评议机制,在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学基金的实际,提出了一种互动启发式评议机制。该机制依托专门的会议论坛为评议平台,通过申请者与评审者现场交流、讨论与交锋,在互动中实时遴选出值得资助的项目。互动启发式评议机制能够克服传统同行评议方式在遴选高风险探索性项目时的保守性缺位等不足,成为传统同行评议方式的扩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40.
文章对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1)的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将结果与2018年进行了对比,发现:F0701基金项目重点关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人机融合教育场景中的问题。虽然2019年F0701申请和立项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创新性、学科融合度以及关键科学问题凝练和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文章旨在通过计量分析,对未来F0701项目申请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