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在最初的大约15年中,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以比较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国际的视野、跨学科的路径、实证的态度和方法上的多元性等为特点的研究风格。在知识分化和组织变迁的双重作用下,北京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转型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逐步有意识地超越原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问题意识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层对话。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近30年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知识分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知识自主性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学需要建构独特的理论话语、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并依靠这种自主的核心知识提出不同于经验知识的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13.
多元共治是德国教育治理的基本特征。多种利益主体在相关程序和机制中都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并参与治理过程。这些利益主体可分为三类,即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产业界机构。这三类机构不仅代表着不同利益,而且也同时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政府机构代表行政文化,教育机构代表学术文化,而产业界机构则代表工业技术文化。基于这三种文化,不同主体在参与德国教育治理中形成了不同特征。这三种文化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它们通常可以保持一定平衡,这是德国教育治理的良好基础,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也会失去平衡,这对于德国教育治理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造就了德国高等教育功能分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总体实力不断提高.在技术和生产双重革新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而应用科学大学凭借其积累的后发优势对这些要求进行了积极回应.随着博洛尼亚进程下三级学位制的逐步实施,在应用科学大学多元化的学生结构中,读博深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应用科学大学自身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了许多应用科学大学积极争取"博士授予权",朝着自主开展博士生教育的目标迈进.应用科学大学自主培养博士生是其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色定位的强化,体现出其"转型"而非"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为破除"唯论文",德国科学基金会和科学理事会牵头,倡导"质量而非数量"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在改进"评价方法"上,注重发挥同行评议基础性作用;针对量化指标,建立专属性认知与应用体系,明确其对同行评议的支持性作用。在拓展"评价内容"上,强调学术能力综合评价,尤其注重科研领导与合作能力,兼顾个体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德国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对不同评价方法功能与问题的认识,是学术评价机制转型的基本前提;在操作层面实现"统计有度"和"比较有方",是学术评价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术系统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要以健全学术系统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女博士生在追求科研卓越的道路上较男博士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其学术表现比男博士生好抑或差”是博士生教育领域一个亟待回答的基本问题。对此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关注、了解和认识女博士生群体在接受博士生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特殊之处;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我们制定男女博士生差异化指导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本文运用标准负二项回归等分析技术对“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课题”的8207份博士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学术产出方面,女博士生的国际/国内期刊论文数量及专利数量均比男博士生显著更低;在按期毕业方面,女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概率比男博士生要显著高出18.48个百分点,其延期时长也比男博士生显著更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输入–过程–结果(Input-Process-Output,IPO)”的培养模式概念总框架,对38个工程博士授权单位的91个与培养相关的文本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招录方式上,工程博士的招录方式呈现分层分类与多样化的趋势;在培养过程中,多学科交叉课程设置是其主要特色,校企联合培养和双导师制多停留在“文字表述”阶段,实质性合作任重道远,培养过程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且不同院校改革程度存在差异;在毕业要求上,不唯论文,多样化的毕业成果要求凸显特色,但实际执行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今天的这个主题,我想结合我自己做的一个项目来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钱学森之问,还有国人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期望,我想,我们做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研究跟这些问题直接相关,因为培养博士生教育就是培养杰出的、高层次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量化学术评价制度虽然意在鼓励学术创新与学术质量的提高,但其精神与学术工作的逻辑有着内在的矛盾。本文对这一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应当在以科层制为基础的行政秩序与学术自发秩序之间保持平衡,真正为学术创新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