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2.
20岁 ,是一个人的黄金韶华第一乐章、是一份期刊激情奔涌、锐意创新的青春理想之新的动力站。在摄运科技哲理、征传文化妙机、创育人文情思、化变国民精神方面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款守雪国高地 ,精心孵育心灵“红梅” ,绽放出千百朵清丽的思想花蕾 ,辐射出深幽隽永的心智芳阵 ,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贡献出了一系列高品位的清新颖妙之作。值此 ,笔者谨向她———学术思想的“引产师”和“孵化器” ,表达深挚的敬意、感谢与美好祝愿 !1 .国际学术界的认知。 1 992年 ,笔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遇到P .M .丘奇兰德教…  相似文献   
23.
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一项被誉为可与DNA相媲美的神经科学新发现--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逐渐成为未来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界的"研究宠儿",众多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是人类社会认知的重要神经机制.该系统与人类的动作识别、意图理解、语言进化、共情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个体认知和社会行为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对当前研究中所遗留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24.
儿童心理理论作为发展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近20年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式都面临着进一步的整合。在有关儿童心理理论来源的假设上,理论论、模仿论与模块论出现了根本分歧,前两者关注后天经验的建构作用,后者强调先天心理模块与机制的内源性作用。为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超越建构与天赋之争,相互借鉴研究范式与成果,以澄清或假设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更具包涉力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2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运作,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活力.与之相应,在利益机制的“激励——约束”二元功能制导下,社会群体和个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效率和资源配置发挥水平,都有显著提高.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首先引起国民的价值观念调整和行为取向转换.注重经济利益.务实.高效的工作节奏,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享受和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之目标,成为当代多数国民的人生主旋律.然而,唯物辩证法提示我们:市场经济所引发的社会主体之思想范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  相似文献   
26.
美的概念生成于人类问世之后,审美是借对象联系主体的意象世界。美是生命意象的符号显现;审美是生命意象的符号体验。同时,还涉及审美想象、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等。  相似文献   
27.
人脑中存在因社会交往需要而为进化所选择形成的“社会脑”假说已为大量脑功能成像及脑损伤研究所证实。社会脑假说认为,人类大脑承担着适应环境的重大责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中负责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归因。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与进化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对社会脑组成部分的认识逐渐深入,从最初的杏仁核、眶额叶和颞叶皮质,到后上颞沟和与之毗邻的颞顶联结、内侧前额叶皮质和与之毗连的旁扣带回皮质,再到整个镜像区域。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社会脑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墓园挽歌》是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最著名的诗篇。本文借助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4.0,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墓园挽歌》三个中译本的词汇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三个译本的修辞特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9.
创造性想象和推理的脑电特征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情感化的表象体验,认知性的概象推理和综合性的意象思维三大内容。其中,表象体验属于枕顶颞叶感性建构阶段,概象推理属于联络皮层知性建构阶段,意象思维属于前额叶新皮层理性建构阶段。这三个阶段同人的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成年时期相对应。对90个当代青少年样本的想象与推理的大脑诱发电位观测表明。实验组的感觉皮层—联络皮层—前额叶新皮层的认知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认知电位的潜伏期也短于后者;且大脑右半球的电位特征比左半球更明显。这说明,应当在青少年早期大力强化其表象体验和感性塑造活动,在中期锐化其概象耦合(想象式推理)与知性建构活动,在后期强化其意象统摄性全息思维与理性修养活动,以发展青少年的情、知、意与创造性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30.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主要的认知体系进行了概述,据此可以形成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这些认知体系包括对记忆存储、记忆编码以及认知操作的描述.与多媒体学习相关的认知体系有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Engelkamp的多模块理论、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Mayer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Nathan的动画理论.本文重点讨论传统研究和教学应用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应用主要涉及如何增加回忆率、减少干扰、降低认知负荷以及加强理解等方面.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虽然各自有所侧重,不同的理论之间仍有一些共性;这些模型中缺乏对学习者多元编码整合作用的研究;在心理模拟足够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动画教学;动作必须有意义才能有效果;多模块教学比单个不同的特定模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