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2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地理》编写、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中国自然地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研制、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创建区域地理名牌系列课”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等的支撑下,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自给率水平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粮食自给率水平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国内粮食的生产与消费 ,农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对世界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 ,关于中国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就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经对中国粮食自给率所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 ,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合理阈限以 85 %~ 90 %为宜。这一自给率水平下既不会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又不会造成外汇的短缺 ,还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西北五省区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问题”咨询考察组在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协助下,于1998年8月28日一9月14日先后对南、北疆进行了考察。考察组经反复深入研讨后认为,加快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对新疆自治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咨询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把塔里木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与其源流构成的塔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2.…  相似文献   
14.
海冰资源品质评定是实际工程性开采选址的有效依据,海冰理化特征分析是海冰资源品质评定的基础和内容。本文主要选择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pH值、硫酸根、油类含量、悬浮物含量等7项理化特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平整冰的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以及油类含量要高于堆积冰,但低于母体海水;冰样的硫酸根和油类含量高于母体海水。海冰全盐量、氯度、硬度、硫酸根空间分布特征为: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上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加大的趋势。海冰pH值总体呈碱性:海上辽东湾渤海湾;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悬浮物含量:渤海湾辽东湾海上,迎风岸背风岸;近海区总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海冰油类含量:辽东湾西北海岸渤海湾辽东湾东南海岸海上;迎风岸背风岸。实际进行工程性开采时,需要结合海冰理化特征和冰情参数,进行资源品质评估。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生态资产测量及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政府宏观决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该文提出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MODIS卫星数据和其它辅助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陆地生态资产的定量测量.定量测量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资产存量为3 913.7×108元,其中草地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占研究区总生态资产存量的50.2%,但森林对区域生态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到2 144元/hm2,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通过对研究区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结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生态资产空间分布极不平衡,东北部到西南部以近似几何级数的方式急剧递减,广大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提高生态储量的潜力巨大.在对内蒙古自治区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及其组成结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生态资产区,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生态建设目标,并对研究区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政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耕地变化受到诸如经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中国,政策影响的痕迹更为明显。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耕地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中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同时,领导决策、个人意志以及特殊政治事件等对耕地变化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走入市场经济时代,耕地表象上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向收益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事实上,是国家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城市发展政策,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而决定和推动着耕地改变的方向及速度。同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国家通过一些保护性的法律或法规维持耕地不被过度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2002年10月中国地理学会年会上,发表了<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的年度报告.其中对于基础地理教育的论述,以"基础地理教育改革步伐加快,新旧体系共舞"为题目,概括为三点:  相似文献   
18.
生态资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加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定量测度,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起着明显的推动作 用。为此,用“和度”与“合度”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测量了1992、1995、2000年 全国各省市区生态资产的总量及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密度,并据此分析了各省市区国内生产 总值(GDP)变化与其生态资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大东部地区生态资产拥有量与GDP相 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广大西部地区生态资产量与GDP相比,呈现基本相当或略有增加的趋 势,广大中部地区介于东西部之间。因之,应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生态资产的数量,以确保这一经 济快速发展地带的可持续性。继续加强广大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实施东西部生态资产有偿使 用转让机制,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本身又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属于理论和方法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是不同尺度的具体课程。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探讨了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其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各课程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和内容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编写是基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高中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的基本思想,即“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凸显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结合总学时6课时的规定编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