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忠云 《湖北教育》2010,(1):4-6,17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高校领导班子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统筹领导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高校领导班子应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自觉运用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2.
论我国高校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和方式不同,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可分为:信用基础型结合、契约型结合和法人型结合运行机制,各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其最佳运行机制应是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3.
我国多元筹资政策在实现缓解办学经费短缺目标的同时,未能解决经费结构优化的问题。政府角色转换、财政性经费可预期实质性增长为经费多元化提供了保障和有利条件,但二元与多元结构的转换非短时期内可以达成的政策目标。多元筹资的政策目标及实现途径应随高校层次不同而有所选择,企业加大成本分担的力度应成为问题解决的重要思路,多元筹资政策目标的价值蕴涵应注重与高校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4.
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各学科教师之间、高校与高校教师之间以及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者、生产者、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技项目、解决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以及生产实际中的重大问题,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合作攻关,从而力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45.
技能型战略联盟中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变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勇  李忠云  张宗益 《软科学》2005,19(6):83-86
阐明了技能型战略联盟与资源型战略联盟的区别,从“技能”的角度探讨了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机制,建立了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概念模型,并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讨价还价能力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提升企业讨价还价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6.
国家重点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笔者分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评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对于缓解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独立学院要想在与内外部环境的博弈中生存和发展,必须科学经营,实施依托战略、资本战略、质量战略、规模战略、市场战略、品牌战略、国际化战略,不断拓展办学领域,走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48.
1、影响柔道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因素分析 柔道属于变化运动强度的、且身体局部运动不规律的运动项目。其运动活动技术具有复杂的配合性特点,同时,运动活动多处于空间和时间不足、视野受到限制和呼吸因难的状态下,为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显得尤为必要。针对影响柔道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影响柔道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种:①基本运动技巧;  相似文献   
49.
50.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