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议题的今天,本文通过探讨环境金融理论的概念含义和主要的研究问题,介绍金融业对于环境保护的实践,并从正反两方面简要分析金融风暴对环境保护事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对如何在危机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环境的价值的课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尝试。  相似文献   
22.
 集中探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基础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创新的基础已经从个体研究转化为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以及由互动形成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不仅促进了知识积累和新奇思想的产生,而且推动着新思想的商业化和扩散。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信任和规范对创新则起着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社会结构基础,可以归纳为一种“网络化和信任型的社会”,也就是一种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3.
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社会调查数据,集中分析了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影响博士生态度的因素有: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对学术的兴趣与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程度有负相关,而有过科研经历的人却更可能宽容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博士生周围师友的学术不端行为越频繁,则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宽容态度越强,而上过学校组织的科研道德课程者更不可能宽容不端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严厉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筛选和人员流动机制、改革现行科研管理评价体制和设立科研道德专门课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4.
测量西部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对西部城乡居民社会资本的测量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经验社会调查中测量复杂的社会概念。社会资本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因此在测量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定义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法。在调查中我们对微观社会资本的测量通过“位置生成”的“节日交往网络”,测量了个人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资源;而对宏观社会资本的测量则使用了信任量表和参与量表,测量了个人对制度、陌生人和熟人的信任,以及对社会组织和活动的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分析了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和离开求学所在地)对其所找工作的起薪、学用匹配状况、教育层次匹配状况的影响。本实证研究发现,除了"跨籍就业"能够给硕士毕业生在起薪上带来显著的正向收益外,无论是"跨籍就业"、"跨学就业"还是"既跨籍又跨学就业"都不能给硕士毕业生带来显著正向的收益,并从预期收入和非经济收益等方面解释了其可能原因。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国家和高校可以在毕业生就业上采取一定的引导或者干预措施,以促使毕业生的迁移就业既能带来私人收益也能带来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26.
对全国三万名科技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是普遍现象;超过一半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和"在没有参与的研究成果上署名"等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学术评价制度不合理"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最主要原因。相当部分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持宽容态度。科技工作者对学术规范的了解情况堪忧,近四成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了解很少或者不了解,近一半的人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知识。根据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社会网络是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形成的关系网状结构,是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非正式社会制度,社会网络在变害治理中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灾后恢复中最可靠的资源之一.基于对5· 12汶川大地震后开展的一项灾后快速需求调查的数据分析,本文全面描述了社会网络在灾后搜救幸存者、保证信息传播、提供社会支持和保持灾区群众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理论意涵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中国频频发生各种公共安全事故,引发了公众的恐慌情绪,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如2009年7月发生在河南杞县的钴-60辐射源卡井事故,引发全县虚惊和几十万人的集体大逃亡,时称“新杞人忧天”;2008年三聚氰胺牛奶事件留在国人心中的阴影还未消散,今年“瘦肉精”事件又给人们的心理增添了新的不安.  相似文献   
29.
社会网络对健康风险行为,比如HIV传播、风险性行为等的影响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公众的食品风险行为却未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利用社会调查数据,研究社会网络对个体有机食品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成员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和讨论食品安全人数的比例对个体的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网络中信息传递机制发挥了作用;(2)网络中管理人员的比例和网络密度对个体的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网络提供了社会支持,从而降低了人们采取风险防范行为的意愿。论文最后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意涵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0.
本文比较了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自己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在科研能力、科研道德与精神、与社会的沟通联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评价,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远远好于其自我形象.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公众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多,对后者的印象有过度乐观和美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科技共同体的自律,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良好的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