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韩巴特尔 《考试周刊》2014,(22):161-16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而且能积累生活技能经验。作者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2.
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是民族高等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传统理论认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包括独立设置的民族院校、民族地区的普通高校及民族班、预科班等三个方面,简称“两校一班”。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入普及化的当下,既有的民族高等教育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均已无法很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服务民族教育实践。因此,亟须重新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概念的外延需要在传统的“两校一班”范畴上补充第四部分,即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普通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概念外延的扩大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不仅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有助于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之后,将对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创新民族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文化研究、专题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23.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得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有总体恶化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时光追赶阳光,怕它偷懒;阳光晾晒时光,怕它霉变. ◆云涌,是为雨的酣畅淋漓;星移,是为月的闪烁迷离. ◆黑暗是光明燃烧后的余烬,光明是黑暗脱胎后的底色. ◆小溪流入江河,小印是大;江河汇入海洋,有即是无. ◆风景虽然不会轻易错过雪雨,更多的却是关于云的记忆.  相似文献   
26.
◆时光追赶阳光,怕它偷懒;阳光晾晒时光,怕它霉变。◆云涌,是为雨的酣畅淋漓;星移,是为月的闪烁迷离。◆黑暗是光明燃烧后的余烬,光明是黑暗脱胎后的底色。◆小溪流入江河,小即是大;江河汇入海洋,有即是无。  相似文献   
27.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应用理论与方法解决学科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了"地震数据重采样"综合性实验。该实验贯彻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情境问题为学习起点,向学生呈现问题—"该地震数据重采样过程是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采样定理、频谱分析、滤波知识来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实践表明,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8.
为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且优质的发展,美国佛蒙特州的儿童早期综合评估体系框架从儿童水平、学习环境两个方面着手,评估儿童从出生到3年级的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发展、学习方法、语言和认知等领域的发展情况.该框架呈以下特点: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全人"发展;评估主体多元化,坚持整体价值观;评估工具多样化,确保评估的可持续性.借鉴美国佛蒙特州经验,我国在儿童早期综合评估方面,应坚持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明确儿童早期教育评估的目的;建构多主体联动机制,加强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作;研制本土化的儿童评估工具,保障评估工具的持续更新;建构持续性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监测评估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差异系数和二维象限法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为了剖析区域内差异,结合发展水平和均衡程度两个维度提出由"高水平高均衡、高水平低均衡、低水平低均衡和低水平高均衡"四种类型构成的二维评价模型,据此分析发现省份之间、学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个别省份的表现优于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第二,进一步结合有关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缘自医学海拔梯度分化、经济人口密度分化和社会结构二元分化等.同时发现最滞后省份的乡村资源有较大进步,但乡村与城镇之间存在"软资源不足,硬资源反超"现象;医学高原地区和经济人口协调指数较低地区的资源较薄弱.为此,提出依次推进资源均衡、质量均衡,依次推进县域、市域内均衡的发展路径,采取分段、分类与分步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0.
中国和加拿大同属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都存在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如何对待少数民族,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是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和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为个案,在回顾两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历史的基础上, 从这两所民族大学的建立来比较中加两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异同,在鉴别这些类同和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背景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新世纪世界土著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