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体育全球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体育全球化的实质是欧美化。奥林匹克是当今体育思想、组织制度、内容形式的集大成者,欧美中心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特征是“输出”意识强烈、排他性、强化认同。欧美中心主义的体育全球化与人类的理想是相冲突的。在新的世纪,体育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体育全球化必须以文化的差异为基点,充分认识世界体育发展主体的多元性。中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是体育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
文化需要自觉与融合,无疑,这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此,东西方体育文化也势必需要自觉与融合。现如今,东西方体育文化存异互补,奥林匹克作为桥梁使得二者融会贯通。虽然其间有些许差异存在,但东西方文化是同源于人类文化的,而且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正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3.
竞技体育文化的动态和谐理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文化发展中不和谐因素,从而达到和谐状态的过程,竞技体育文化中的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它们在一种动态的过程中推进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25.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6.
社会转型期体育院校图书馆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针对体育院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社会转型期体育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构想,以及拓宽经费来源、挖掘内部潜力,加强馆藏建设,启动图书馆现代化和力争实现资源共享等5项措施。  相似文献   
27.
当今 ,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其原因除了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提高以及其它因素之外 ,科学选材是一个重要方面。选材就是将那些在运动方面有发展前途 ,能创造优异成绩的天才少年运动员选拔出来。根据多年从事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经验 ,我们认为 ,应在考虑身体形态和心理素质的前提下 ,用各项身体素质的原始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做为选拔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依据。那些身体素质原始水平较高 ,而且经过短期训练各项素质(尤其是速度和爆发力量)提高较快的少年运动员 ,最具有发展潜力。目前国外在这方面比较重视 ,保加利亚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  相似文献   
28.
摘要: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和奥运会自身价值观的演化,深刻影响着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中女性项目的变化反映了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进程。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过程和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对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两个维度,探讨了奥运会女性项目的演进过程。得出以下结论:奥运会女子项目的设置反映了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对女性体育的推动作用;奥运会所追求的男女平等不能仅以女子项目的增加为标准,性别公正是逻辑起点;在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与日渐功利化的奥林匹克影响下,奥运会对性别平等的探索会更加曲折。  相似文献   
29.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得到深化。因此,一线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要求。这种要求细化为: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重点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分析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价值,并针对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0.
黄亚玲 《今日教育》2006,(11):25-26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家长和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善于言试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语言发展好一点,成为一只能说会道的“小八哥”。可曾有一段时间,教师常常把故事《多嘴的八哥鸟》作为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班级常规的典型例子,要求幼儿不要乱说话,不要吵闹不休,不要做多嘴的八哥鸟。这一例子在幼儿身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平时只要老师一提八哥鸟,幼儿马上会闭上小嘴安静下来,他们都不想做那只多嘴的八哥鸟。一方面是期望幼儿成为“小八哥”,另一方面又要求幼儿不做多嘴的“八哥鸟”。教师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