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代谢组学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能对运动和训练引起的机体整体的代谢反应进行系统评价。最近,代谢组学被用于研究竞技训练、运动和其他相关干预(如运动营养干预和兴奋剂等)所引起的代谢变化或代谢适应,给运动人体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由于这一新工具的重要作用,在详尽地分析现有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运动人体科学问题的文献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运动代谢组学研究的现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代谢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瑜伽的起源与特点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介绍目前健身房新兴项目之一——瑜伽的定义、起源、体系、特点以及相关知识。以期为从事相关专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泉州、福州、南平三地7个健身场馆109名女性学员进行了有氧健身操运动损伤的调查。结果表明损伤总患病率为58.72%;人均损伤率为102 .75%,损伤主要发生在步伐、跑跳练习和跑踏板练习中,部位以下肢为主,建议根据学员的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加强防止运动损伤教育;提高教练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56名肥胖儿童(年龄7~11岁,31名男生,25名女生)进行4个月的运动训练,运动前后测量各项指标,研究其运动后体成分变化的个体差异与饮食和体力活动等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对象体脂百分比(F%)下降显著,而体脂含量(FM)、去脂体重(FFM)上升,然而个体之间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多元回归模型显示,运动后体成分改善与较高的运动出勤率、性别、较低的能量摄入和较多的体力活动密切相关.运动干预后,年龄、体力活动程度、饮食和基线的F%等变量的变化可以解释肥胖儿童运动后F%变化的26%.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交流在闽台两岸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厦门市历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这一闽台民俗体育竞赛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对台交流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峡两岸龙舟赛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其发展提供参考,也期望对目前闽台两岸日益增加的各项体育竞赛的组织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按照一次性运动(acute exercise)、短期运动(短于16周)训练、长期运动(长于16周)干预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了运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析体育俱乐部发展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对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瘦素(Leptin)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总结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运动对瘦素的影响 ,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彩华  林建芳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225-226,230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实施为期一年、有规律地加入增智因素的武术操,观察受试者的智商和右脑度发生的变化,探讨该武术操与其所引起右脑度和智商变化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为体育运动促进小学生脑潜能开发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