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74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889篇
教育   20355篇
科学研究   5019篇
各国文化   58篇
体育   2667篇
综合类   2239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24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1768篇
  2013年   2105篇
  2012年   2374篇
  2011年   2688篇
  2010年   2602篇
  2009年   2441篇
  2008年   2494篇
  2007年   2477篇
  2006年   2211篇
  2005年   1864篇
  2004年   1291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1017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476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液滴单细胞包裹技术是实现单细胞研究的有效方法。采用负压作为驱动力包裹单细胞,不再需要常规实验中会引起细胞吸附和降低单细胞包裹率的进样器和管路。在细胞悬浮溶液中加入碘克沙醇溶液调整溶液密度,进一步改善细胞沉降问题。研究负压大小和T型沟道几何尺寸对液滴频率和体积的影响以及碘克沙醇调整溶液密度后对单细胞包裹率的影响。该微流控平台可实现稳定的单细胞包裹,并为单细胞分析提供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972.
当前我国体育消费力较弱,亟需通过研究提升体育消费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依据马克思消费力理论提出并解析了体育消费力的4要素及其现实情况:体育供给不到位导致消费品难以满足需求、居民收入不平衡限制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体育环境不规范阻滞良好消费氛围的形成、体育消费者不成熟拉低消费力的整体水平。体育消费力提升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优化体育供给力,以拓宽人民增收渠道为手段动态平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完善市场化引导监督机制为动力合理规范体育社会环境,以强化消费者要素整合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体育消费者成熟度。  相似文献   
973.
采用复合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分析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非DEA有效地区的形成原因,动态评价2012—2018年间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从投入效益角度看,影响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专业运动员总数及项目数、年末体育场馆总面积和竞技体育主体经费支出额,专业运动员总数及项目数、后备人才数及体育场馆利用率是制约竞技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瓶颈。从产出效益角度来看,影响竞技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各类比赛奖牌数、高级教练员和新增项目及向上级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数。2012— 2018年间全要素生产率逐渐形成了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效率提升源于竞技体育系统外部和系统内部共同提高的结果,但上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波动和区域不均衡的特点。竞技体育系统外部“举国体制为主,市场经济体制为辅”的体制效应得到实证,系统内部在减少部门和区域间资源错配及降低资源浪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拓宽竞技资源要素水平方面的工作尚有待加强。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体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自主运行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方式;以机制与制度创新,深化体教融合,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以共建、共管与共享原则推进竞技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整体效率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74.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转型面临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发的治理困境,新兴的试探性治理理论为推进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构建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转型的试探性治理模型,可以为数字转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也有助于拓展试探性治理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分析对象。具体而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转型的试探性治理,需要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结构,采用政策、契约和关系相结合的治理机制,通过资源配置、搜索指南、市场形成和合法性构成的治理利基组合,在迭代渐进的治理过程进行治理主体、机制和利基的整合。对浙江新昌轴承产业的案例分析不仅进一步阐释了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同时为传统产业整合相关利益主体与多种资源、依托本土数字技术供应商推动数字转型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75.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976.
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伟  许淑婷  郭岫垚 《资源科学》2020,42(1):150-158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1997—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综合效率值,选取核密度估计方法等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时序变化来看,1997—2017年,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呈“高—低—高”的U型变化特征,其中1997—2003年总体呈降低趋势,2004—2010年迅速增长后于2009年下降,2011—2017年持续下降后于2015年上升。②从空间差异来看,黄河流域西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中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东部的山东省能源综合效率优势显著。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地区能源综合效率由非均衡逐渐向均衡转变。③能源综合效率驱动因子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黄河流域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结构的升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共同驱动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应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地区比较优势,在各项政策指导下加强流域内协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77.
在中国药品市场,跨国医药公司是专利药申请的主导性力量。本文通过对具代表性的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药品专利与注册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解析其在华专利申请特点与策略,及专利申请与药品市场投放活动的内在联系。为本土制药企业规划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途径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78.
张卫 《科教文汇》2011,(5):14-14,16
"90后"大学生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征,对于高校思想道德的教学和学风、校风建设,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高校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做好引导、培养"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979.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山西省碳排放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国浩  李玮  张荣霞  梁文群 《资源科学》2012,34(10):1965-1971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既受到国内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又受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排放空间的不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论文界定了碳排放效率的内涵,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且与中部其他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该方法引入随机扰动项克服了宏观统计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噪声的问题,从而使得碳排放效率评价更为贴切。主要结论是:山西省1995年-2010年的碳排放效率在中部六省中效率最低,且碳排放效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在对效率作出评价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创建了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015年山西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论为不可达。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实施"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80.
本文介绍了风洞试验转捩技术的常规方法和应用,通过对某超临界机翼在风洞试验中自由转捩和固定转捩对阻力的影响结果,结合该机翼的压力分布云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临界机翼在风洞试验中模拟转捩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