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人物访谈、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实践体验、归纳总结等方法,研究鹰爪翻子拳的形成演进历程,分析其现代价值,建议通过统一名称、整编著述、交流宣传、维护传统、发扬特点来保护鹰爪翻子拳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促进其传承并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22.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武术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型去适应这个时代的特征。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中国武术在当代必须做出转型选择的内在原因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学校武术、艺术武术、武术研究、武术人才培养、武术国际化等的困境,外在原因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增长及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的需要等。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武术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3.
“武”与“舞”的结合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为吸取武舞结合已有经验,探究其艺术特征,开拓更大发展空间,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摩、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在探讨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起源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大学生体育艺术节获奖舞台剧作品《武动巅峰》为例,对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武”与“舞”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武术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节目创编、音乐、灯光运用、服装、道具配备等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出现了愈加深入的有机融合。认为在继承武术和舞蹈的传统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形成武术表演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多元舞台表演,是舞台剧重要的发展方向。建议进一步加强武术表演和舞蹈、杂技、艺术体操等相结合的实践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4.
“叼羊”是我国古老的民俗体育项目,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人文特点。为了解民族体育“叼羊”的现状,促进少数民族体育“叼羊”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叼羊”传承方式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挑战,“叼羊”这一体育的宣传方式与宣传方法面临着很大挑战,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推动“叼羊”等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5.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武术国际化传播密切相关,熟练地掌握英语对武术的国际化推广有很大帮助。据调查,我国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武术与表演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果显示,在当今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张三功夫”面临诸多困境:缺乏传承人、理论研究滞后、缺乏系统的战略部署与规划等;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国家对于非遗的重视,弘扬文化、回归传统的趋势等.在机遇与困境并存的情境下,提出发展策略:促进“张三功夫”进入主流社会领域,研究论证“张三功夫”科学健身效果,提高传承人自身文化修养等.  相似文献   
27.
<正>王宗岳《太极拳论》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意思是说,有人习练太极拳多年,已然具备纯熟功夫,但和人推手、技击时化不掉对方的劲,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这是未能体悟和解决“双重”问题的缘故。推手技击时“双重”会导致“自为人制”。不能运化,“双重”是因,“自为人制”和“不能运化”是果。对“双重”问题,很多人都有所论述,对“双重”的理解也因功夫深浅、体悟不同、角度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以结果为导向,对“自为人制”的阐释鲜有所闻。  相似文献   
28.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体育化的遭遇史,可以发现,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但本质上不完全是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式的技击文化;当我们用历史的、逻辑的眼光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完整的中国武术的时候,它全面的健身养生、技击防身和娱乐文化等人文价值恰与人类发展理论对“健康长寿的生活”“个人自尊和人权”“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以及“选择的机会或自由”等的不懈追求紧密契合。挖掘和探究“人类发展”理论与中国武术二者的深层相通和契合之处可以帮助实现对“人类发展”理论和中华武术认识的提高和深入。  相似文献   
29.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精品力作,需要能够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名片"。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国武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总结武术发挥中华文化"名片效应"的独特优势、意义及传播策略,为把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独特的演练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武术在满足留学生学练需求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十所高校留学生进行随机抽样,从他们对武术的了解、学习武术的原因、习武环境以及无武术学习经历留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和学习期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深度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留学生学习武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