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面对教育学的迷惘,众多的教育学家开出了众多的解救药方,然而实际的药效却难以让人满意。分析原因,也许是我们遗忘了实践哲学与教育学的内在亲缘。教育学欲走出迷惘,需依赖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2.
有关班级属性的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社会学界的热点,缘此,本在简要评述三种班级属性单维观的基础上,提出班级社会属性研究的多维视角观,以期对此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教育学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终身教育的出现,却为新教育学的浮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教育学的典型特征是关注人而非物。关注自学而非教育。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从实践哲学的角度观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实中人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多是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切入的,但这种角度不仅不会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反而导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裂。教育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分裂,是由于近代以来科学对实践哲学的僭越。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截然不分的。因此,只有重新重视实践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才能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5.
"厄洛斯(eros)"是古典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  相似文献   
16.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理智德性之一种。它不同于技术,它的目的是善的实践自身,而不是制造什么东西;它不同于科学,它的对象是可变的具体的实践,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这些特点决定了实践智慧的本质是实践的,它的养成离不开实践。不过,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践智慧与政治学内在相系,人们可以通过政治学家所运用的辩证法去学习政治学,以获取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依据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维护自然法无法有效保障的自然权利,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了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即是说,政府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就教育而言,政府有责任去建设安全的校舍,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样,从自然权利哲学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契约关系,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有义务去保障学生的生命免受外部侵害.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康宁教授认为,教师所应且所能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半支配阶层代言人半公共知识分子”。但是这种认定难免会产生以下四种困境:教师社会角色的应然取向与实然状态的混淆与危险,教师社会角色应然取向的暧昧与难为,对教师作为代言人的留恋和幻想,以及教师社会角色的的虚无。基于以上困境.教师的社会角色应当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从特殊走向普遍的公共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杜威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自他倡言儿童中心主义之后 ,不少人就斥责他鼓吹儿童中心、降低教师威信、否定教师作用 ,甚至指责他是美国教育的罪魁祸首。但是 ,仔细解读杜威的教育原著 ,可发现杜威并没有如批评者所说的摈弃了教师的作用 ,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更高层次、更有建设性的审视建构 ,赋予教师形象以全新的内涵和价值。因之 ,在我国重塑教师形象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今天 ,重读和反思被扭曲的杜威教师观尤为必要。  一、重读杜威的教师观   19世纪兴盛于德国的主知主义教育思…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活与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初起,教育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日益趋向科学,成为“教育科学”,而具有实质内容的“教育学”逐渐消失。但是教育科学所导致的教育生活与人的失落,以及教育科学自身的三种危机:知识论的危机、分而不合的危机、意识形态的危机,却使教育学的出现成为必要。同时,无论是失落,还是危机,根本上都是忽视了本真的教育生活,所以,本真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