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在情景问题上,南朝诗学虽然有丰富的表述,但都只停留在感物兴情的层面上,还没有突破"兴"的范围;南朝诗学家的探索已经使得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但从感物兴情走向理论上的情景交融,又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不仅情景问题,就是其他许多诗学问题,如新变、文质、词采、声律、雅俗、文笔等,在当时都没有取得理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52.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地检视我国民族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和多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课程,可以发现其存在着偏狭的课程目标、汉化的课程内容、功利化的课程实施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复归课程民族文化的品性,加强课程实施环节,重视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53.
萧绎身负千古骂名.在重新审视以往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萧绎思想及行为的一些细节,对萧绎进行了多角度探讨,给出了总体否定的评价;同时,认为萧绎的部分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得不然的原由在,而不能简单地归之于他个性人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萧氏成员们主张吟咏情性,可实际作品却酷不入情;他们批判儒家文学思想,可他们的文论作品中却不时地流露出儒家文学思想的影子;他们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文质彬彬,可实际创作却偏重文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理想中的文学作品标准很高,而现实的文学创作还无法实现这个标准。他们不是不想抒情,也不是没情可抒,而是没有掌握恰当的抒情手法。他们文学思想的根本缺失是遗落了诗骚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55.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40,自引:18,他引:40  
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探讨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赵时春是"嘉靖八才子"之一,一生交游广泛,其《浚谷文集》十卷收录了许多序跋,其中部分篇章是明代作家的重要评论资料。目前学人很少关注《浚谷文集》,因而也很少关注这些资料。这些评论资料,包括赵时春对唐龙、樊鹏、陈洪谟、康海、胡侍、姚镆、姚涞、薛应旂、胡松等人的评价;这些评论反映了明代经世文学思潮的侧面,有些已成稀见材料,具有重要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57.
兰陵萧氏家族在其南迁之前,信奉早期道教的一个支派——天师道。刘宋年间,其思想信仰发生了分化。齐、梁时期,萧氏子弟大多佞佛,萧衍就是典型。由于此期的萧氏子弟身处权力中枢,政治斗争迫使他们身不由己,因而,他们事佛的虔诚程度是值得怀疑的。隋唐时期的萧氏子弟坚守儒家之道,修持君子人格。  相似文献   
58.
纵观过去,教师权力研究存在着浮于理论、脱离情境等问题;反观现在,微观研究一时兴起,权力策略正成为教师权力研究的崭新视点;放眼未来,尚需对教师权力策略的动态运作、类型结构,以及教师权力与权力策略的关系等问题,做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检验。  相似文献   
59.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关注过程,关注生活,关注人的"完整性"。在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教师角色"逐步由被动的知识"消费者"与"传递者"嬗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正确定位教师角色,需要对教师的知识谱系进行追溯与探寻,在后现代视域下对教师角色进行新的架构。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