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29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击剑运动的供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多年研究,提出了击剑运动是以ATP—CP系统供能,有氧氧化系统补充ATP—CP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乳酸能系统在击剑运动中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在击剑运动中,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比例因剑种、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的持续时间而异。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乳酸能系统供能所占的比例亦会增高。在击剑运动训练中,应着重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极为重视发展有氧氧化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22.
将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安静对照组(C1)、服药对照组(C2)、单纯运动组(T1)和服药运动组(T2),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无训练适应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1)大鼠服药7天后,服药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较安静对照组显著改善:服药运动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较单纯运动组显著延长;2)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即刻,单纯运动组、服药运动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较其对照组均呈现显著性异常改变,但服药运动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较单纯运动组显著性减轻。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改善无训练适应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减轻其力竭性游泳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提高其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3.
组织间液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必经途径,是维持细胞正常机能的重要环境。然而由于收集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限制。本文从组织间液的产生、存在环境、主要成份和取样方法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4.
过度训练症候群病理机理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过度训练症候群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概念、症状表现及病理机理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较大程度的相似。由此认为应激与应激耐受性之间的失衡可能是造成二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过度运动训练和负面生活事件刺激只是过度应激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为预防过度训练症候群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模拟水球比赛参数研究不同负重条件下,不同游泳时间、不同训练次数对SD大鼠BHL、MHL、肌糖元、肝糖元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SD大鼠12%负重游泳1-2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递增负荷运动后A、B、C组血清BHL含量与前一组相比上升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乳酸增加为代表,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血乳酸与肌乳酸值不断增加。(2)在SD大鼠6%负重游泳16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血乳酸逐步上升(p<0.05),肌糖原逐步减少(p<0.01),肝糖原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有氧供能为主,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能量代谢逐步转化为以有氧为基础,糖酵解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通过收集第14届世锦赛水球项目前8名的对战录像、查阅官方技术统计资料、现场技术统计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该届世锦赛取得前8名队伍的技术与体能状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要取得好成绩的运动队所需要的体能储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名次越靠前的队伍其每节比赛的体能分配越平衡、体能的输出越稳定,比赛的节奏越以多动用最大强度短距离的冲刺游、跃起射门以及高水平的有氧耐力为主。此外,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无氧供能能力的储备、加强乳酸消除能力以及增加"临门一臂"诸肌肉群的爆发力,为一流的体能储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7.
运动疲劳及其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疲劳是随着体能的消耗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在运动训练中,因体能消耗而带来的一系列机能变化中,哪些是异常现象?哪些是过度疲劳的症兆?如何判断?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疲劳的定义、疲劳的特点、过度疲劳症侯群的特征,各种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8.
疲劳发展过程动物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力竭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可能维持运动”,但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的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明确阐明,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对人体运动性疲劳进一步研究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客观地判断疲劳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为疲劳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9.
再谈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量恢复理论自提出以来争议颇多,主要是没有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课的间隔恢复时间内出现超量恢复理论中所提出的"超量恢复"现象。笔者认为超量恢复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发现恢复过程中内脏疲劳恢复要滞于外周疲劳恢复,而在运动训练实际过程往往是仅限于关注外周指标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为恢复指标,忽视了内脏的疲劳恢复。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最恢复有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30.
我国女子水球运动项目起步晚,发展快。缺乏成熟的水球训练理论和女子水球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水球项目的训练规律的认识还停留在"边学边干边发展"的阶段,其训练的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较为少见。本文根据我国女子水球运动的现状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竞技能力,通过在对四川、宁夏女子水球运动员训练的调研,结合成都体育学院女子水球项目组已建立的糖酵解供能条件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探讨女子水球运动项目的糖酵解供能特征,不同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规律,为女子水球项目提供糖酵解供能模型指导下的运动训练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