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37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9篇
综合类   47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体育强,则中国强。海外布局、海外推广对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冰雪特色体育产业海外布局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比较、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新时代中国冰雪特色体育产业品牌对外布局现状加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冰雪运动赛事发展冰雪运动特色体育产业品牌对外布局的时代助力主要由: 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天时因素、“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的地利因素、中国制造业转型腾飞的人和因素、官方的冰雪运动振兴计划的大力助推四点因素形成。研究得出,目前我国正处在冰雪运动产业海外推广的绝佳契机。通过总结和分析,尝试给出官方组织牵头,实现“走出去”的品牌合作,打造多品牌合作共赢发展模式;基于海外文化的深层内涵展开推广宣传、做出符合国外文化氛围的推广创新;从产品设计到赛事运营,多方面的展示中国独特的精神文明文化,展示中国元素与中国气质,输出中国的体育审美架构和体育观念等持续推进中国冰雪运动赛事海外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全运会在我国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研究全运会的变革历程、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将对全运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推动作用。研究认为,全运会的赛事经济效益低;全运会历届发生的负面新闻影响全运会的赛事公信力;传统的奖牌榜与“计分制”不再适应中国竞技体育环境;政府指导文件的硬性要求促成全运会改革;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热情与日益衰弱的专业体育人才选拔机制的综合博弈是现阶段引导全运会改革的重要力量。研究根据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的发展改革趋势,进一步提出了挖掘全运会潜力的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透明化全运会运作结构,全运会的赛事公正性体系化,对计分制进一步深入改革,淡化全运会赛果的政治影响;兼容并包的多元化赛事改革,选取中国本土特色的体育项目发展,将群众参与与高专业、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紧密融合;基于现有全运会结构,持续优化全运会的赛事文化,基于体育文化传播和一带一路机遇,树立中国竞技体育赛事品牌典型;持续重视青少年组的赛事构建,加大基础类项目的比重,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使民间自发涌现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83.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全面调查当前广西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探寻各年龄段中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专注、多动、沉迷网络游戏、早恋、逆反、考试压力等主要问题发生的规律;立足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机制、经费、课程、活动、条件等发展瓶颈,研究通过健全体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体育教学、游戏、运动竞赛活动等手段进行干预,应用体育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解决多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4.
基于“富足矛盾”理论,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提出了破解之策。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富足矛盾”,具体表现在:“中心-外围”结构突出;选择了“点源型”发展模式;存在“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破解之策在于:培育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自觉,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建设,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散性外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85.
“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体育教育”这一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从组织机构现状分析,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体育教育,都将残疾人归纳到“特殊学校”,与普通体育教育(健康人群)“分而治之”,也可以理解为,当前主流的体育教育发展框架下,面对残疾人体育教育是“分离”而非“融合”的态度。基于融合视角探讨残疾人体育教育,一方面立足保障体育教学质量、效率不受影响,“残疾人”作为一个变量融入体育教育主流形态中不会对固有变量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要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有效沟通交流,以“回归主流”技术路线实现残疾人人格健全和地位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融合体育教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体现出巨大的人文关怀,也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适应体育是促进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比较研究及归纳演绎等方法,通过梳理适应体育实践与理论的历史脉络,从不同历史时期适应体育存在的形态、特征以及社会价值来把握适应体育的演变过程,认为适应体育完成了两个重要转向:由早期疾患治疗的康复手段转向个体的自由发展与教育需要,由满足社会施以人道的文明需求转向社会公平公正需要。并就适应体育的历史演进把握其发展方向,认为未来适应体育发展将是在哲学迷茫中回归以人为本,在道德约束下强调公平,在理念感召下走向融合,在价值发现中迈向统一。  相似文献   
87.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和日本两国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陆续开始改革,相较于日本,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稍显缓慢,改革内容也相对保守。课程设置上,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统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定,即大学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为必修,但日本大学目前已此无硬性要求。课程形式上,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要求开始多于15个体育项目,而日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采取“理论+实践”模式。课程考核上,我国沿用百分制,日本采取等级制。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比较发现,日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部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8.
基于传播学视角,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定位存在偏差;传播路径较为狭窄;传播运行机制不畅;传播技巧缺乏创新性。提出了疏解对策,主要是:创新理念,科学定位;强化媒介,拓宽路径;完善机制、双方互动;创新方法、提升质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9.
我是一名退休文化干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多年,对眼下的宣传文化工作有一些思考。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让人们嘴里吃的、身上穿的、家里住的等物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  相似文献   
90.
黄明  纪晓东 《大观周刊》2011,(2):48-48,63
现代社会发展中,世界趋向于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上相互依存、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日益趋同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全球文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它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却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建筑风格的雷同、地域特色的消逝,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被削弱。如何在建筑的发展中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如何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而又体现自身特色的建筑,成为建筑师关注的问题。建筑设计在追随现代主义的同时,坚持地方传统,并注重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创造出富于地方特色,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的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