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一线教师如何从事教学研究?——由两个案例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由我国数学教育界著名的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为本刊提供的专稿,从对两个教学案例分析出发提出了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些观点。作者认为,搞教学研究不应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就是写一些“大而空”的教研论文,应该以切实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原则,研究解决自己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而努力超越改进自身的教学,使相关的研究具有更大的普遍意义,如从理论高度指明相关问题的普遍性。他还具体说明了“生活数学”和“学校数学”有什么重要区别,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对于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的问题,他认为,只要教师的教学思想开放,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充满着可供研究的各类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必要的“铺垫”与学生的主动探究这两者的关系?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做法——要求学生自己出题是否真的有益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的同时,是否也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等。郑教授这些密切联系实际的、非常中肯的分析说明,相信对于每一个迫切希望进行教学研究,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去进行的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和帮助,都会由此而得益;而通过积极的实践与认真的总结都会加深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2.
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之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组”近期在沈阳组织召开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由于这一会议的日期恰与“2003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讨会”相冲突,笔者就只是  相似文献   
153.
《中学数学月刊))2000年第5、6期分别发表了齐建华等与于衍芳的文章“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和“论数学教育中人文价值的追求和学生人格的建构”(以下分别称为“齐文”和“于文”).这两篇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针对性,更对各自的论题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看法或意见,值得广大教师阅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4.
继“植树问题”之后,“找次品问题”近期也获得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不仅教学观摩经常选择这一内容,不少教研文章也以此作为直接的主题。上述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思维的重视。特别是与前几年相比,一线教师的基本态度可以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说先前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意见:“小学数学不必提什么数学思想吧?  相似文献   
155.
这可以被看成过去10年课改实践的一个严重教训:课程改革应当时分重视国际上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也即明确提倡这样一个立场:"放眼世界,立足本土;注重理念,聚焦改革"。  相似文献   
156.
157.
近读了本刊第5期发表的毛建国同志的文章《说课: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我不知道此文的教学对象是否具有任何的特殊性,就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言,这一教案仍有不少可以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一般地说,作为某一堂课的一个具体教案似乎没有必要花费很大的篇幅面面俱到地去论及“目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作为制订教学目标依据的各种文件,以  相似文献   
158.
二 笔者以为,这也是过去8年的课改实践给予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那种唯一强调剧烈变革,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与“由上至下”(包括由专家到一线教师、由理论到实践)的模式进行运作的课改方式,并不适合数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从而,作为必要的总结,我们也就应当对以“课标”为中心去开展数学教育的全部活动(包括教学与研究)这样一种做法做出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59.
在十二月初于上海召开的“99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上,张奠宙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即是希望能对201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作出展望。笔者在当时尚未能够很好理解这一论题的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特别是在“新千年”到来之际,笔者似乎才真正认识到了这样一点:正如看不到前景的人一样,缺乏前瞻的中国数学教育亦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60.
无论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或是两种文化的整合,都不应停留于空泛的简单化结论,而应首先对各个相关概念,包括“分析性”、“综合性”、“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等,做出清楚的界定并有很好的了解;进而,所谓的“辩证综合”也不应成为科学哲学、乃至一般哲学研究的一个“万能模式”,而应明确地区分出“互补”、“渗透”与“整合”这样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在这些方向上做出更为自觉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