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人类言语交际中,有些数词超越了确指的范畴,呈现出语义上的模糊性.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词都存在模糊性.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词的模糊性,分析其现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知学什么,怎样学;也有的学生虽有明确的目标。却不熟悉专业课的课程特点,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点拨,就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现以农学专业课《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3.
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派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的体育人口的百分率。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培养 ,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5.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一项被世界人民公认的璀璨多彩的明珠,但基层中学里习练传统武术的学生,在高考中并没有优势。文章从提高踢腿速度、加强双肩柔软练习、掌握抡臂规则、控制腾空飞脚击响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掌握好武术套路,勤学苦练,就能突破高考武术之难的大关。  相似文献   
96.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使发源于西方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推动和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7.
区域创新系统中教育因素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所为”方向与领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走生态经济一体化道路,关键应是技术创新。为了更好的从单项技术突破扩展为技术群的创新,必须注重创新主体的建构。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建构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所需要与适应的高度教育系统与人才,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异样的地雷     
隐藏的“树叶”草丛中散落的一片树叶虽然引不起你多大的兴趣,可它竟是一颗地雷。这就是树叶雷,又称布袋雷。它的形状和颜色极像树叶,仅有50克至70克,但内部2/3是高级炸药。树叶雷由雷壳、炸药、摩擦片3部分组成。雷壳有方形和扇形两种,外涂绿、黄、白等多种颜色。摩擦片则为多层纸压制而成,能增大摩擦。一旦被人踏上,树叶雷内部的玻璃碴儿与氯酸钾等物质就会相互摩擦,从而起爆。穿脚的“铁钉”英军研制了一种地雷,其实它就是一颗子弹,形如铁钉。设置时,弹头朝上,往地上一插,微露地面就行。这个布设过程看似简单,可要是哪个“倒霉鬼”踏上了…  相似文献   
99.
SBI是一种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具有适应性强,快捷高效的优势.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引入该模式可以从培训教师开始,以中小学为重点,并把外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的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0.
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人们不断更新旧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也同样经历着一个由只给学生一个评判性的结论到更多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的过程。师生正在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不再是选拔英才和对学生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