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从词源字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词义的变化 ,以及此种变化所产生的一词多义和一词两反义现象 ,通过对汉英词义差异的分析 ,提出了对词义进行玩味的忠告。  相似文献   
32.
自1992年6月至1994年10月,收治了10例记忆金属螺旋支架管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排尿困难的患者.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开放手术,取出金属螺旋支架管,摘出前列腺。分析了10例置管失败的原因。就金属螺旋支架管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适应症进行了探讨,认为合并膀胱颈部纤维化、前列腺中叶增生及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者不适宜这种治疗。  相似文献   
33.
叶适是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今存《叶适集》中碑志文占了近三分之一,其碑志文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叶适借志人之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及文学观点,体现了学者之文的特点;其次,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真实传神;另外,注重碑志文的写作艺术,结构、句式灵活多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碑志文风格。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多位数的读法、写法两方面来对汉、维、英语多位数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5.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经典辈出,而<诗经>是这些经典中的经典,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关雎>作为<诗经>首篇,更不为人们所忽略.因此,自其诞生之日起,历代文人就开始了对<关雎>的种种阐释,但因为时代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的原因,对其主旨的阐释又不尽相同,这正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的那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本文就各家对<关雎>的阐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讨论体验英语写作中"双过程化控制训练模式'如何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写作课堂上中文的输入,没有降低英文习作的水平,相反,还起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课堂组织的多样性"及"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在学生写作"前写准备"阶段,都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英语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37.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变化。那么新课程改革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让考试和考核与新的评价体系接轨,让考试发挥应有的检验和指导教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对试卷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38.
英语写作是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比较薄弱的一项,而新课标对高中英语写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此现状,本文引介模因论,了解模因现象及其特点,并重点探讨了模因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9.
课堂提问要做到既能"散"又能"聚"。所谓"散",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自由、自主地探究问题;所谓"聚",就是指在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再生成,从而使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明确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40.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数量和种类高速增长,数字图书馆用户迫切需要有效的个性化推荐工具来帮助其在众多文献中发现对其有价值的文献。协同过滤方法是推荐系统广泛采用的推荐技术,但数据稀疏性是影响其推荐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文献推荐领域,这一问题更加显著。文章提出了一个利用文献间共被引关系的协同过滤文献推荐方法。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