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发现、探索、发现,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必由之路,也是广播对自身规律和潜能的不断认识与开发过程。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说到底就是媒体品牌的核心竞争能力。2009共和国献礼大直播,是荆楚广播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一世纪重要议程,生态环境日渐成为新闻传媒的直击热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环境报道备受世界关注。新时期的环境报道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注和反映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实施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上作出的探索和贡献。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是要实现经济超常发展,必然要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如果无视环境恶化,那么因生态失衡造成的生存压力、社会困境和经济损失就会让人类自食苦果,从而得不偿失,这样不仅不能发展生产力,反而延缓、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3.
办好教育频道首先必须有一个大教育概念。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电视教育节目就是“黑板搬家”、讲座,其实那是早期教育节目的形式。我国最早的电视教育节目是1959年开办的“汉语拼音字母讲座”,随后各地都开办了电视大学,传授大学课程。“十年浩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的报道对象从大体上讲无非是各种社会现象。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现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一般规律和趋势意义上的“现象”。二是具有重大现实问题意义上的“现象”,一般宣传上习惯于称之为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就是这一层次上的现象。三是日常用语中的“现象”,它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过程。显然,第一类现象不是新闻报道的具体对象,第二类现象新闻实践虽然很感兴趣,但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在新闻中所占比例很小,第三类现象才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现在有些记者摒弃现象,强调报道的本质真实,美其名曰让现象(“真实”)为主题服务,不仅现象的三个层次没有清晰区分,而且真相与表象、假象、幻象混杂纠缠在一起,这就极易引起新闻失实,导致侵权诉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人们把电视播音员的屏幕形象作为电视台的“门面”,并将其形象与电视台的水平等量齐观。因此,树立起电视播音员的屏幕形象,事关整个电视台的声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电视播音虽属语言艺术的范畴,然而,电视播音员的播音语调、节奏、情感,乃至抬抬头、眨眨眼,都直接影响着自身屏幕形象的形成,关系着新闻的传播质  相似文献   
16.
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引发政府和大众公共关系危机,能否满足大众知情权,同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考验当今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需要媒体拿出社会良知和职业精神,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湖北广电作为涉事地省级媒体,从战时体制到战斗姿态,从应急理念到传播创新,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道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相似文献   
17.
双证融通项目能够使学生在参加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免考资格。分析了数控机床双证融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双证融通的对策:以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相关课程教学大纲适应性改进的思路、改进原则,给出了双证融通实例;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将职业证书的理论知识列为考查重点;完善实施双证融通教育的支撑条件,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实践培训,拓宽学生多渠道实践机会。这些都对今后双证融通项目的申报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宪法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相关研究仍不充分,尤其缺乏整体上的理论审视与建构。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宪法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进行阐述。与其他部门法学一样,经济宪法学也可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分别回答抽象性、原则性、理论性问题,以及具体性、制度性、实践性问题。一、中国经济宪法学的缘起为什么要在当代中国研究经济宪法?首先,我们要阐明为何要将“经济”与“宪法”联系起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经济问题的涉宪性,二是经济宪法的兴起与发展。(一)公共经济问题的涉宪性涉宪性是公共经济问题重要而隐秘的特点。一般而言,我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市场机制的运行、经济政策的运用等方面。但是如果对经济问题追根溯源,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并不完全在于市场或政策本身,而涉及国家的整体经济秩序。在这一秩序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被框定,市场机制被保障或影响,经济政策被创制或调整。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该经济秩序的源头,就将发现它来自宪法。关注经济问题的法学家与关注制度问题的经济学家都敏锐地察觉到,许多经济问题可以还原为法律问题,特别是宪法问题。一方面,宪法中的基本经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