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科学研究   16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1.
基于对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核心内涵和中文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必要性的探讨,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国际为标、中国为本、青年为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实践。认为: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应以主办单位国际化理念的支撑、国际化期刊办刊经验的借鉴、高水平国际体育前沿成果的刊登为前提;以对于“中国特项”“中国路径”“中国方案”等中国特色体育研究成果的海外报道,服务中国体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发掘、培育青年学者,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国内医学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情况,选择中华医学会161种系列杂志(其中中华系列96种)为调查对象,对这些杂志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上的优先出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自创建以来,虽然该平台优先出版的论文总数仅为40篇,出版的频率也较低,但是论文质量较高,发表意义较大。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论文优先出版后在万方数据库的总被引频次高达1 476次。中华系列31篇论文的篇均优先出版时滞为66 d,与国内外优先出版相比,优先出版时滞过长。建议从进一步缩短优先出版时滞,提升编辑业务能力,优化管理和评价体制等方面来提升医学期刊的优先出版水平。  相似文献   
93.
提升稿件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第一要务,挖掘优质稿源是促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创新约稿方式,深度剖析约稿策略,总结分析约稿成效,指出中文科技期刊独立作者约稿论文可助力提升期刊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可形成史料文献、服务重大需求、创造热点效应、统领重磅专刊、推动学术传播5个方面。《航空学报》独立作者约稿措施成效显著,适合推广至我国其他工程类中文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94.
科技期刊编辑往往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编辑知识,而专业人才就业时很难直接选择编辑行业。为发掘更多的高校科技期刊后备人才,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自2008年以来的实践进行总结。基于《中国口腔医学信息》学生采编部这一人才挖掘模式,以大学3~5年级本科生为培养对象,通过让其参与期刊信息采编这种职业尝试,深入了解编辑工作,培养对编辑工作的热爱,为其将来选择进入编辑行业打下基础。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这种潜在后备人才的培养走向是多维度的,不仅能为期刊发掘编辑人才,同时还因其在科研人员的成长早期就与之建立了亲密联系,为期刊培养了大量忠实的读者、优秀作者和专业审稿人。这种早挖掘、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探索,有利于期刊后备人才的挖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5.
医学期刊健康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信息传播活动,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能为在互联网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学理支撑。本文以该模式为基础,结合融媒体环境下的大众传播属性特征,从前期信源的搜集到传播内容和渠道的选择,再到后期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的整个流程以及健康传播的全局视角出发,提出医学期刊应发挥专业内容优势,以大众健康需求为定位,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社交媒体,建立受众反馈机制等,探讨优化医学期刊健康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6.
医学论文跨语种抄袭多为英译中文献,目前还没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有效识别,因此甄别十分困难。本文从语言翻译学和文献内容2个角度,总结英译中的跨语种抄袭特征,剖析编辑部出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在出版流程中严格把关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跨语种抄袭检测软件以及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惩处力度3个防范措施,为编辑同行提供借鉴,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数字环境下学术文章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数字出版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方法】基于爱思唯尔“Article of the Future”项目进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其理念、项目设计和开展情况、文章呈现方式和项目发展路径。【结果】阐明online环境下学术文章的呈现方式,发现主要从文章结构化、碎片化、文本挖掘和关联、语义增强以及附加丰富的扩展信息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深度揭示,使学术文章的呈现更加生动和丰富。【结论】数字环境下的学术文章应该“born digital”,并充分考虑后续的标注和关联,单一的纸本文章PDF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8.
【目的】从传播力角度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提出符合科技期刊传播实践、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方法】以传播学5W经典传播模式为框架,采用文献调研法、专家咨询法、实践调研法,对我国科技期刊传播链各环节要素进行梳理分析,设计构建科技期刊传播力指标体系。【结果】总结分析科技期刊传播链及传播要素,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5个方面,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科技期刊传播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客观的科技期刊传播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在《中国科技期刊传播力报告(2022)》中应用,验证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该体系在指标相关性研究、新媒体传播指标设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持续研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9.
以极限平衡半径R的数值方程式为例,指出其表述的错误之处,探讨数值方程式的表达方式,并给出规范的极限平衡半径R数值方程式。  相似文献   
100.
为探讨期刊更名是否会带来知名度降低等许多负面影响,选取2006年更名的8种医学期刊,比较分析其作者地区分布、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并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为例说明,期刊采取正确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创立品牌效应,更名对期刊的负面影响甚小,甚至会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